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腹主动脉缩窄法造成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为研究对象,以骨骼肌功能和代谢两个方面为研究切入点,主要对包括功能(耐力型运动能力、骨骼肌疲劳速率和单位面积承受力、骨骼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骨骼肌组织学变化(光镜、电镜)、细胞凋亡和代谢(骨骼肌组织中ATP、乳酸、葡萄糖、糖原水平,Ca2+-ATP酶活性、Ca2+浓度)、骨骼肌中Ⅰ、Ⅱ型纤维的构成比和肌球蛋白重链(MHC)及其亚型的mRNA基因表达等来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时骨骼肌功能受损的表现;进一步以确有临床疗效的治疗心衰的中药验方坎离颗粒干预,研究该药对慢性心衰时骨骼肌功能受损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将对揭示慢性心力衰竭时存在包括功能和代谢异常的骨骼肌功能受损的病理改变;阐明中药坎离颗粒干预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作用机理,丰富和完善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从AMPK/PPARα对心肌FFA代谢调控探讨坎离颗粒改善慢性心衰时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机制
microRNAs/PI3-K/PKB/GLUT-4信号途径对慢性心衰时骨骼肌糖代谢异常的调控及坎离颗粒干预研究
从IGF-1/PI3Kα/Akt/mTORs/自噬角度探讨坎离颗粒干预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的分子机制
从氧化应激-自噬的角度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