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5年发现第一例晕核以来,通过测量核的反应截面或者相互作用截面,又有更多的晕核或皮核被揭示出来。纵向动量分布、反应总截面、中子移去截面等的测量,为深入研究不稳定核的性质提供了有利的手段。对放射性碳同位素的研究,在理论上,我们将零程Glauber理论推广到适合中、低能区的有限程Glauber理论;在实验方面,我们发展了新的实验方法用于精确测量反应产物的纵向动量分布和反应总截面。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丰中子碳同位素,实验是针对中科院兰州近物所的RIBLL设计的。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在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上做了大胆创新,实验中同时测量碎裂产物的纵向动量分布、反应总截面、中子移去截面,反应碎片的角分布等。通过这些测量,并辅以理论分析,预期可以得到更丰富的核内部信息。碳同位素的基本数据的获得,对于核天体物理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丰中子炮弹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丰中子p壳层原子核的产生截面测量
测量中能重离子反应产生的中等质量碎片同位素分布
RIBLL1上Ca丰中子同位素中子皮厚度的实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