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红素纠正内皮前体细胞缺陷及分子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07124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3.00
负责人:李茂全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同济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登海,刘玉金,陆晨晖,程杰,彭彬,徐家华
关键词:
分子机制雷公藤红素内皮前体细胞
结项摘要

自体内皮前体细胞(EPCs)输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在动物实验取得成功,但临床试验疗效十分有限,主要是来自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自身的EPCs存在缺陷(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以及病人体内血管损伤处的炎症反应影响植入的EPCs发挥。其机制是慢性炎症的环境下,EPCs缺陷。本工作组和其他研究者的研究表明,用中药单体雷公藤红素短暂处理体外培养的、来自病人的EPCs,有望纠正EPCs的功能缺陷,并增加EPCs输入体内后对局部炎症反应的抵抗能力。本项目检验雷公藤红素的这种效果并研究相应分子机制,以解决影响EPC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效果的瓶颈问题,一旦取得成功,无疑对自体EPCs移植治疗有重要推进作用,并能加深对EPCs功能缺陷分子机制的认识。

项目摘要

研究表明内皮前体细胞(EPCs)功能缺陷阻碍了其通过自体植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用适当浓度的中药雷公藤的活性成分雷公藤红素适时处理来自病人的EPCs,有望恢复受损的EPCs功能,从而提高EPCs自体植入疗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制造EPCs功能缺陷体外模型,用雷公藤红素处理损伤的EPCs,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衰老,以及迁移和成管能力,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处理损伤的EPCs后能够修复其细胞功能。在体内试验研究中,建立了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和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雷公藤红素处理的EPCs相比未经处理的EPCs在自体植入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用雷公藤红素处理可明显增强细胞活力,促进微血管生成和改善后肢缺血的情况。通过对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对EPCs细胞修复作用的分子机制和 热休克蛋白32(HSP32)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LK)相关。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3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DOI:10.3724/ SP.J.1123.2019.04013
发表时间:2019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雷公藤红素保护的内皮前体细胞治疗下肢外周动脉闭塞的研究

批准号:30770614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李茂全
学科分类:H2710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雷公藤甲素清除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7155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王新春
学科分类:H1104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雷公藤红素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防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8187266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朱江波
学科分类:H3007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用免疫缺陷小鼠研究LAK前体细胞来源

批准号:39070906
批准年份:1990
负责人:马宝骊
学科分类:H1818
资助金额: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