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期对经治的失眠患者2556例临床资料及实验研究分析,根据《内经》"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的理论,以阳盛阴虚促觉醒易失眠,阴盛阳虚促睡眠易困倦立论,从而形成中医阴阳寤寐学说。假说在失眠与多睡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型及动物模型中存在与其阴阳属性相应的促睡眠和促觉醒的睡眠相关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分析人及大鼠血浆中睡眠相关物质(多巴胺、组胺促觉醒属阳;5-羟色胺、褪黑素促睡眠属阴),用蛋白印迹技术测定大鼠下丘脑GABAB受体表达变化,论证中医阴阳寤寐学说指导临证辨证施治实际价值及客观指标,从而为临床提供按失眠患者不同证候的阴阳属性而分型论治的新的辨识方法,并探明其客观依据,为防治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
睡眠是人类基本生理活动,到目前为止,睡眠的机制还在探讨研究中。睡眠周期伴随着体内一系列物质的规律变化,存在促进睡眠的抑制性物质和促进觉醒的兴奋性物质。根据《内经》理论,以阳盛阴虚促觉醒易失眠,阴盛阳虚促睡眠易困倦立论,从而形成中医阴阳寤寐学说。本项目在阴阳寤寐学说的指导下,观察失眠和多睡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型及动物模型中促睡眠和促觉醒的睡眠相关物质的变化。.临床结果:我们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初步建立失眠患者的中医临床信息数据库,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强度,探讨失眠阴证/阳证的临床辨识系统。结果显示:①失眠患者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共59个,出现频率前5项为入睡困难、精神不振、神疲乏力、早醒、心烦。舌脉象分别以舌红、苔薄、苔黄、脉细、脉弦多见。②入睡困难、早醒、时睡时醒、多梦、通宵难眠和恶梦惊醒是主要失眠症状。阳证患者以肝郁化火证和阴虚火旺证多见,阴证患者以心脾两虚证多见。入睡困难和早醒均可见于常见五种证型,而时睡时醒和通宵难眠多见于阳证患者,多梦多见于阴证患者,恶梦惊醒多见于心虚胆怯证。③有无工作、A型性格、体育锻炼强度、胆固醇摄入量、总体主观自评、社会支持与联系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④年龄、性别、婚烟状况、体育锻炼强度、胆固醇摄入量、社会支持与联系、兴趣爱好、PSQI量表评分、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睡眠效率是划分失眠阴阳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⑤临床检查结果提示血浆中组胺水平在失眠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褪黑素水平在失眠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变化。.动物实验采用中缝背核内微量注射5-HT1A激动剂和5-HT1A阻滞剂分别建立多睡和失眠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发现:①中缝背核内微量注射5-HT1A激动剂8-OH-DPAT引起血浆中促睡眠物质5-羟色胺、褪黑素增加,促觉醒物质多巴胺、组胺减少;引起下丘脑内促睡眠物质GABA增加,促觉醒物质GLU减少。相反的,微量注射5-HT1A阻滞剂WAY100635引起血浆中多巴胺、组胺增加,5-羟色胺、褪黑素减少;引起下丘脑GLU增加,GABA减少。②促睡眠物质与促觉醒物质相互作用影响着睡眠的发生;③右归丸灌胃降低了促睡眠物质含量,左归丸灌胃降低了促觉醒物质含量,最终达到二者平衡。阴阳寤寐学说用于指导中医中药治疗睡眠疾病具有一定疗效;④GABAB受体可能对睡眠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中药作用靶点需进一步研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基于阴阳寤寐学说的交泰丸及其拆方对睡眠时相的影响及调节GABA信号通路的作用
跷脉司寤寐调整睡眠节律新机制:腺苷/腺苷受体介导
基于受体学说的双夏汤治疗失眠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GABAB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探讨疏肝安神法调节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