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分子标志物评价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活动性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6157146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4.00
负责人:李建初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红燕,王亚红,齐振红,刘金晶,郝文宇,徐钟慧,张青,张一休,孝梦甦
关键词:
分子标志物多发性大动脉炎超声造影疾病活动性
结项摘要

Takayasu’s arteritis is a chronic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isease that primarily affects the aorta and its main branches. The involved arteries may gradually narrowed or occluded, leading to limb or organ ischemia, even causing disability or death in some severe cases. A correct judgment for TA activity is important, concerning not only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medication dose adjustment, but also the prognosis of TA. However, there is still no accurate and reliable method in clinic to identify active stage of TA. Angiogenesis and secretions of som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re two important events in active lesions.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can precisely detect the vasa vasorum and neovasculariz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erum biomarkers, it may be helpful for the effective assessment of TA activity. This project makes the first attempt at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hancement features and the microvessel density or disease activity by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n this basis, we intend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CEUS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new indicators and multi-factor evaluation model of TA activity for the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medication dose adjustment.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是一类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组织器官缺血、功能降低,严重时可致残甚至死亡。正确判断TA的疾病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药物剂量的控制及疾病的预后。然而,目前临床上尚无判断TA活动性的可靠方法。滋养血管新生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是反映TA活动性的两个重要方面,超声造影具有微血管显像优势,结合血清分子标志物检测,可对这两种炎性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简单、有效的判断TA活动性。本项目首次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TA受累颈动脉的超声造影研究,分析TA病变管壁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新生滋养血管密度、疾病活动状态的相关性,并与血清分子标志物相结合,探索TA活动性评价的新方法、新指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药物剂量的控制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项目摘要

正确判断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的疾病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课题旨在寻找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来判定TA的疾病活动状态。.课题按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个部分展开。基础研究部分主要为TA建模,课题组先后尝试了雌激素喂养法、腹主动脉球囊扩张术结合雌激素喂养法、结核菌素抗原作为诱导因子,与腹主动脉球囊扩张和雌激素喂养联合诱导等多种建模方法的尝试,然而,实验动物大动脉管壁增厚的改变仍然不理想,在超声造影图像上分辨不够清晰,还在继续调整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造模结果。临床研究方面,对TA患者进行多个部位血管的常规超声检查,以及受累血管的超声动态监测,并建立大动脉炎超声影像数据库。实际在研究期间,共进行常规超声检查500例患者(3500个检查项目),完成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158例(300条颈动脉),达到研究目标并扩大了样本量、拓展了研究内容。.本项目首次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TA受累动脉的超声成像特点包括造影特点研究,分析病变管壁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与新生滋养血管密度、疾病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探索活动性评价的新方法、新指标,建立规范化的超声造影检查方法和准确可靠的评价体系,为TA患者活动性评价建立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推动超声造影在血管炎中的应用,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控制病人的激素用量和维持良好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项目组在研究期间发表有关SCI论文3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编写相关书籍4部,课题组成员做会议发言6次。在2017年底的北京协和医院医疗成果奖评选中,血管炎协作组项目“系统性血管炎多学科协作临床诊治及队列研究”获得三等奖。后续将会进一步筛选外周血清分子标志物进行多指标联合分析,建立TA的多指标评价模型,探索高效可靠而又实用的联合评价方法,补充和改进现有的临床活动性判定标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2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DOI:
发表时间:2015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DOI:10.13376/j.cbls/2021137
发表时间:2021
4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DOI:10.1360/N972018-00955
发表时间:2019
5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9

李建初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60971050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0671026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9.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超声造影引导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后活动性出血微创治疗研究

批准号:30872407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罗渝昆
学科分类:H2703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生物合成超声造影剂及其在肿瘤上皮-间质转化中的分子影像评价研究

批准号:8187137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严飞
学科分类:H270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聚乙烯亚胺联合超声造影微泡实现多基因靶向性转导的研究

批准号:8117135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周琦
学科分类:H2703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超声造影技术定量评价不同剂量Bevacizumab对易损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

批准号:813012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朱英
学科分类:H2703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