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一个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的复杂疾病。尽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已发现43个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它们也仅仅能解释不到10%的疾病遗传易感性。因此,使用新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是亟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课题组自2010年开始探索性的开展了中国人2型糖尿病全外显子捕获测序实验。初步结果显示,部分可导致氨基酸改变的新变异可能是潜在的2型糖尿病易感位点。本课题拟以此重要发现为基础,首先在6774例病例-对照样本中对这些候选易感位点进行检测和遗传关联分析,发现疾病易感位点。同时,再入选235个2型糖尿病家系进行家系关联研究进一步验证,经确定的易感位点,将开展初步的功能实验,为阐明其参与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认识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并将推动2 型糖尿病病因学研究及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的进程。
本项目主要聚焦于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寻找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致病”位点。我们对31个具备特殊糖尿病表型、携带2型糖尿病已知易感位点少的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一个具有严重糖尿病临床特征的患者携带INS基因信号肽上的一个错义突变p.Ala2Thr (A2T)。随后,在大样本病例-对照人群(6523个病例和4635个对照)中进行验证,发现该变异占病例人群的0.06%,而在对照组中未发现该突变。对A2T突变的功能学研究发现A2T突变胰岛素较野生型胰岛素相比,大量蓄积于内质网中,引起内质网分子伴侣(CRT、Calreticulum、BIP)以及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 (PERK-p-eIF2α-ATF4,p-IRE1α-sXBP1)。因此,我们推测INS基因的A2T突变通过引起内质网应激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致病”突变。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中国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遗传学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中国人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PAX4,其rs10229583位点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P = 2.6×10-8);验证发现ZNRF1,COLEC12, SCYL1BP1及API5与中国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相关。药物基因组学方面,发现PAX4、KCNQ1、PSMD6基因影响罗格列酮或者瑞格列奈的药物降糖疗效。以上原创性研究成果进一步了解析中国人2型糖尿病遗传特点,并为深入揭示其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亦为转化应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本项目累计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IF>5分为6篇,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共7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基于外显子捕获测序探寻中国汉族偏头痛易感基因
中国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网路图的构建
利用全基因外显子组测序技术搜寻自发性颈动脉夹层发生发展相关易感基因及验证研究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搜寻中国汉族人银屑病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