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5蛋白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它主要聚集在细胞膜上,与病毒的复制无关,但与病毒的细胞释放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构建表达IBDV强、弱毒 VP5蛋白的Vero和DF-1永生化细胞系,开展聚集有VP5蛋白的细胞膜的蛋白组学分析,鉴定与VP5相互作用的细胞膜蛋白,分析VP5蛋白聚集的细胞膜通透性和形成或参与膜离子通道的可能性,解析VP5蛋白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细胞释放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的法氏囊中枢免疫器官。IBDV编码的VP5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与成熟病毒从胞内释放到胞外及病毒的致病性有关,缺失VP5的研究成为防治IBDV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借助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表达IBDV/VP5蛋白的细胞质膜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期在蛋白质组层面揭示VP5表达下细胞质膜的变化,为探索IBDV的浸染和释放机制奠定基础。本实验将IBDV/VP5基因导入DF-1细胞,抽提细胞的质膜进行2-DE电泳分析,获得了4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包括33个表达上调蛋白点和12个下调表达蛋白点。挖取18个蛋白点进行MALDI-TOF/TOF 质谱鉴定,对应15种蛋白的17个蛋白点被鉴定成功。数据库搜索和对鉴定蛋白的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信号传导、跨膜转运蛋白、离子通道蛋白。荧光实时PCR验证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基因转录本的变化趋势与蛋白一致。此外,用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水平上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了验证,结果与2-DE相符。这些差异表达的宿主蛋白鉴定为进一步分析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复制过程中VP5蛋白对细胞质膜的影响提供了线索。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丙二醛氧化修饰对白鲢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的影响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蛋白VP5与靶蛋白VDAC2相互作用引起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研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与免疫机制研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研究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蛋白VP3调控病毒复制的自噬调控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