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鉴定我国白蚊伊蚊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揭示遗传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于白纹伊蚊对DEN的感受态的表型特征,为阐明DEN媒介与病毒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2.方法与内容:应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我国白纹伊蚊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特征,通过野外种群生态型差异较大的白纹伊蚊对DEN易感株和抗性株杂交,用回交一代F1(BC1)群体构建白纹伊蚊AFLP或ISSR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QTL定位分析。为下一步寻找相关白纹伊蚊对DEN的易感基因及抗病基因,打下工作基础。上述研究尚未见报告。3.本研究的成功,在阐明蚊抗病的生物学机制,发展遗传控制媒介的新策略,理解不同地理环境与不同登革热病的流行区媒介与病毒的关系等方面,皆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中国白纹伊蚊的种群遗传结构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白纹伊蚊滞育卵与登革病毒传播的关系研究
白纹伊蚊体内ROS调控登革病毒感染水平的分子机制研究
白纹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易感性受体基因的获取和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