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溴联苯醚(PBDEs)的完全脱溴是对其进行无害化降解处理的关键目标,但在常规溶剂体系中尚难以实现。为此,本项目提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研究超临界流体中PBDEs的溶解度和C-Br键断裂特性。测定典型PBDEs在超临界流体(水、正己烷、四氢呋喃和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度,结合从热力学角度通过状态方程计算获得的PBDEs在上述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数据,尝试建立PBDEs溶解度预测模型,遴选对PBDEs溶解性较好的超临界溶剂,用于C-Br键断裂特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PBDEs分子C-Br键裂解能,系统分析溶剂性质、PBDEs中溴取代数目、取代位置及其它取代基对C-Br键断裂的影响,结合超临界溶剂中典型PBDEs分子C-Br键断裂实验数据,揭示C-Br键断裂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将用于预测PBDEs在超临界流体中的脱溴反应活性,为PBDEs超临界流体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理论和实验基础。
多溴联苯醚(PBDEs)作为一类广泛使用的溴代阻燃剂,由于其全球分布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的毒性,已经引起政府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并被列为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溴联苯醚(PBDEs)的完全脱溴是对其进行无害化降解处理的关键目标,但在常规溶剂体系中尚难以实现。为此,本项目提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研究超临界流体中PBDEs的溶解度和C-Br键断裂特性。对BDE-209和BDE-47分别在二氧化碳、正己烷和甲醇体系中的溶解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二氧化碳体系的溶解度最小,正己烷和甲醇体系差别不是很大,甲醇和正己烷可以作为PBDEs较为合适的溶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PBDEs分子的脱溴行为进行了研究,所有计算都是采用高斯03程序在B3LYP /6-31G(d)水平上进行研究表明BDE-209分子中两个C-O键的夹角和两个苯环平面的二面角分别为128.15o和87.68 o,是一个不对称的空间结构。虽然2 (或 2)和6 (或 6)位置都处于邻位,但是6 (或 6)位置的C-Br键解离能最低,这就意味着当BDE-209发生第一步脱溴反应时,6 (或 6)位置的C-Br键最容易断裂,进而生成2,2,3,3,4,4,5,5,6-nonaBDE ( BDE-206 )。根据PBDEs分子不同位置的C-Br键解离能结果比较,基于最低解离能原则,本项目给出最容易最可能的BDE-209逐级脱溴途径,超临界流体中BDE-209的降解研究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反应气氛、BDE-209初始浓度以及催化剂投加量等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BDE-209能够被明显转化,在240oC、3.2MPa、50mg BDE-209/L正己烷体系、铁粉催化作用下反应10分钟后,85.6%的BDE-209被降解为低溴代联苯醚。本项目研究结果将为超临界流体中PBDEs降解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based on CD function and LMDI decomposition model: China as an example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One-step prepared prussian blue/porous carbon composite derives highly efficient Fe-N-C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多空间交互协同过滤推荐
多溴联苯醚碳溴键界面光化学还原断裂机理
微塑料内的多溴联苯醚在鱼油中的释放机理及其调控因素
非点源污染中多溴联苯醚的土-气交换研究
MSPD-DLLME联用分析血液中取代多溴联苯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