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设施蔬菜栽培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有机肥与不同粒级粘土矿物复合模拟实验,在前期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性状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土壤颗粒有机物的物理分组技术和土壤碳素的TOC测试技术等研究手段,通过研究土壤不同物理组分有机物(碳)的结合形态和转化规律,以及铁铝氧化物的变化,探索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及这种影响与土壤呼吸和土壤气体组成之间的关系,从而探明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结构变化规律,并从改善和保持土壤结构性角度,为治理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提出理论依据。.该项研究是设施园艺学与土壤学共同关注的科学问题,是设施蔬菜栽培土壤肥力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我国设施土壤的持续利用和设施蔬菜栽培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设施蔬菜栽培土壤肥力退化问题,以设施蔬菜栽培长期定位肥料试验和典型设施蔬菜栽培地区土壤为供试材料,长期定位施肥和设施蔬菜栽培年限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微团聚体(0.25-0.053 mm)含量及其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亦呈逐年降低,而粉质粘土粒级(<0.053 mm)含量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情况下,2mm-0.25mm粒级大团聚体内的微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平均值比游离微团聚体高15.54%,而无机肥的施用却导致有机碳含量比游离微团聚体低13.05%,这说明施用有机肥能够促进小粒级团聚体进一步团聚成较大的土壤团聚体,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而没有表现出对提高小粒级微团聚体含量的贡献;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也有利于维持微团聚体的稳定。这一研究结果对保持和提高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防治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结构质量降低和土壤肥力退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生物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土壤--蔬菜系统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
长期施肥下典型农业土壤团聚体中有机氮库稳定性机制研究
长期施肥下苹果园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稳定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