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2型(SS2)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新近被证实是SS2的一种毒力相关因子。为进一步探讨IMPDH影响SS2致病性的调控机理,本项目将开展以下研究:以3株不同来源不同毒力基因表现型的SS2强毒菌株作为亲本株,构建IMPDH缺失株(IMPDHm),首先比较缺失株与亲本株对敏感动物的致病性(已构建好一株IMPDHm,并证实其对BALB/C小鼠和猪致病性有明显降低),进而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与2D-电泳技术,分别从基因组和蛋白组水平比较IMPDHm与亲本株相关毒力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差异,同时研究IMPDH缺失对其碳源代谢谱的影响。本研究将揭示IMPDH作为酶类,可能通过调控其他毒力相关因子的表达以及营养代谢而降低SS2致病力的机制,同时还可能发现新的毒力相关因子,为进一步揭示SS2的致病机理、更加有效防控猪链球菌病提供依据和手段。
本项目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两株猪链球菌2型菌株(ZY05719、GN0612)的impdh基因,结合前期获得的SS2-H菌株impdh基因缺失株,分析了3株缺失株与相应亲本株之间的培养特性、营养代谢分析以及敏感动物的致病性,另外通过基因芯片和分泌蛋白组技术,比较了缺失株与亲本株在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差异。结果显示,3株缺失株生长曲线的迟缓期略长于亲本株,其它情况与亲本株较为一致;缺失株与相应亲本株对48种代谢底物的利用情况几乎接近;以小鼠为攻毒模型,ΔZY、ΔGN较亲本株的毒力有所下降,以本体动物猪为攻毒模型,结果显示ΔZY较亲本株的毒力弱,总体而言,敲除impdh基因确实对猪链球菌2型菌株的致病力有所致弱。利用猪链球菌2型的表达谱芯片,比较了3组亲本株、缺失株的转录水平差异,发现敲除impdh基因后,3株亲本株存在共性的下调基因,包括荚膜多糖合成、菌毛合成的部分基因,另外ZY、GN敲除impdh后,多数核糖体蛋白亚基、细胞壁合成的编码基因同样存在共性的下调现象。比较ZY、ΔZY之间的分泌蛋白谱,结果提示磷酸丙糖异构酶(TPI)、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在ΔZY菌株中的表达显著下调,相对定量PCR显示TPI、GAPDH在ΔZY菌株中的转录较ZY显著下调,TPI、GAPDH同为糖酵解酶,参与糖酵解途径,推测ΔZY丢失利用甘露糖能力的表现可能与TPI、GAPDH表达下调相关,此外,TPI、GAPDH是链球菌表面的纤溶酶原受体(PlgR),与PlgR结合的纤溶酶原可转化形成纤溶酶,该酶有助于细菌侵袭组织内部。细胞粘附试验证实,ΔZY粘附Hep-2、PK15细胞能力较ZY显著下调,由于病原菌粘附宿主细胞是感染发生的重要步骤,因此,ΔZY粘附细胞能力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解释了ΔZY致病力的下降。.本项目资助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收录1篇,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毒力因子筛选、鉴定研究
双元信号转导系统89hk/rr调控猪链球菌2型致病性的研究
中国猪链球菌2型强致病菌株的致病性研究
我国高致病性2型猪链球菌致死性毒力因子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