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铅生物共代谢还原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0007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张礼霞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晓梅,何晓红,占国强,杨薇薇,张廷滔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铅污染还原机制共代谢
结项摘要

铅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理想途径。本项目针对铅的微生物异化还原和MFC阳极还原电子传递过程的相似性,借助重金属异化还原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探索MFC中铅的生物共代谢还原机制。利用已分离获得的重金属还原菌株,构建MFC体系,通过铅还原对比实验,比较微生物呼吸还原、生物电化学还原和微生物-电极共代谢还原的电子传递及代谢过程异同,揭示MFC中微生物-电极共代谢还原铅的内在本质,提出强化铅还原的可行措施,为建立可同时去除环境有机污染和铅污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铅生物还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项目摘要

铅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是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理想途径。本项目针对铅的微生物异化还原和MFC阳极还原电子传递过程的相似性,借助重金属异化还原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探索MFC中铅的生物共代谢还原机制。利用已分离获得的重金属还原菌株以及产电混合菌,构建MFC体系,通过铅还原对比实验,比较微生物呼吸还原、生物电化学还原和微生物—电极共代谢还原的电子传递及代谢过程异同。结果表明,在微生物呼吸还原过程,假单胞菌MBR只有在利用氧气生长的同时才能够共代谢还原Pb(IV);在MFC的厌氧体系中,MBR菌可以通过分泌吩嗪-1-羧酸介体起传递电子作用,间接地通过电极还原铅(IV/II)。本项目揭示了MFC中微生物—电极共代谢还原铅的内在本质在于利用MFC阳极作为电子受体支持微生物生长,生长的活性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电子提取出来通过电极或电路传递给同体系或异体系的铅(IV/II),使其还原的过程。此外,本项目还通过MFC结构改造,提出了共代谢强化铅还原分离的可行性措施,为建立可同时去除环境有机污染和铅污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铅生物还原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张礼霞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微生物燃料电池强化多氯酚共代谢降解研究

批准号:2107701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黄丽萍
学科分类:B0603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铅的生物还原炼制

批准号:51074149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大平
学科分类:E0410
资助金额:4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微藻微生物燃料电池呼吸代谢产电的机理研究

批准号:2114300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孔晓英
学科分类:B0707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4

碳还原光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多能质传输及转化特性

批准号:5160617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军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