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种群遗传学和分子系统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以印度-西太平洋地区分布的同域广布红树植物角果木、十雄角果木、榄李、海漆为研究对象,从DNA序列水平深入研究各物种系统地理格局形成的模式与机制。利用该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海岸线变化模式并结合深海钻孔孢粉图谱中红树植物花粉数据重建上述物种在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分布,并通过基于溯祖理论的计算机模拟从分子水平检测晚更新世以来各种地质历史事件在上述红树植物生态适应和系统地理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式样。开展不同层次上各物种间系统地理格局一致性的比较(包括近缘种间和远缘科间、不同抗盐类型间、胎萌与非胎萌类型间、半红树与红树类型间);探讨地质历史因素与物种特异性的生态适应因素在红树植物系统地理格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为印度-西太平洋地区红树植物种群的历史演化过程以及制定保护生物学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证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海岸潮间带环境下红树植物的适应与基因组水平的物种形成机制
红树植物木果楝属对海岸潮间带不同生境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
河口区非胎生红树植物潮间带分带机理
潮间带红树植物多酚的转化途径及其对碳氮矿化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