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材料的耐性遗传机理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181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0.00
负责人:马启彬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年海,程春明,程艳波,叶凯欣,崔学宇
关键词:
根腐病大豆资源SSR。
结项摘要

在田间筛选的基础上,利用7种毒力不同的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大豆疫霉菌株 P.sojae:PNJ1、PNJ3、PNJ4、Pm2、Pm14、H15、Pm28),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对从南方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资源中获得的抗性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室内接种鉴定(下胚轴伤口接种法)与田间鉴定(自然诱发鉴定),确认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种质资源;在此基础上,以高抗的和高感的材料为亲本配制组合,利用F1代自交获得F2群体,采用SSR标记进行抗性基因的QTL定位,进一步利用F2衍生的F3代株系的群体验证QTL定位的结果,综合上述结果揭示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性状的遗传机制,为抗性基因克隆和抗性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项目摘要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制约了大豆的生产。本研究应用大豆疫霉菌菌株Pm14对华南地区的部分大豆育成品种和育种材料进行了抗病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用抗、感材料构建群体,用分子标记方法对抗病基因进行了定位。首次在华南地区分离到了大豆疫霉菌,并测定了其毒力公式,命名为PGD1。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菌株Pm14对419份国外引进资源、华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育种材料和273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栽培大豆鉴定出抗病资源60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4.32%;中间反应类型有58份,占13.84%;感病的有301份,占71.84%。野生大豆资源中有9份表现为抗病,占总数的3.30%;45份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占16.48%。从抗性资源的来源看,非洲资源表现出的抗病性最好,中国的次之。江西、湖南和广西三省野生大豆的抗性差别不大,栽培大豆的抗病性比野生大豆强。. 2 以感病品种华春2号、抗病品种瓦窑黄豆为亲本,杂交后自交产生的191株F2代为定位群体对抗病基因进行定位。F2代群体经抗病性鉴定,有146株表现为抗病,45株表现为感病,抗感比符合3:1,表明抗病基因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在亲本间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613对SSR标记进行多态性分析,其中210对具有多态性。从鉴定结果表现为感病的植株中选择9株,将它们的DNA等量混合作为感池,抗病亲本作为抗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N连锁群上的4对引物在池中存在连锁关系,并将这4对引物应用于整个群体,经分析基因位于标记Satt631和Satt15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 cM和3.9 cM,并将其命名为RpsWY。 . 3. 从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的病株中分离病原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大豆疫霉菌特异PCR检测、核糖体DNA-ITS序列同源性比较和回接实验,证明病原菌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并应用国际通用的14个鉴别寄主,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测得其毒力公式为1 b、2、3 a、4、5、6、7,命名为PGD1,该小种属新的生理小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2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33.004
发表时间:2018
3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9
5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DOI:10.12202/j.0476-0301.2020285
发表时间:2021

马启彬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种质的基因型鉴定

批准号:30370861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朱振东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及抗病新基因的分子标记

批准号:30170586
批准年份:2001
负责人:朱振东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SSH结合cDNA芯片筛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

批准号:30671317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淑珍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gma-miRNA1510调控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30134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郭娜
学科分类:C13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