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树种由于多年生、植株个体相对高大等特点,使其对高浓度CO2的响应有别于农作物、草类等植物,另外,由于其研究难度也相对较大,资金投入多,使我国对森林树种的研究只停留在短期及控制实验条件下,而在野外接近自然状态下的长期监测才能真正揭示树木对高浓度CO2的响应及随生长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在长白山实地条件下对红松和长白松进行700和500μmol/molCO2处理(自1999年已开始对播种萌发的红松和长白松幼苗进行高浓度CO2处理,一直没有间断)。通过连续6-8个生长季的模拟监测,从形态结构、水气交换、物质代谢过程等角度研究两个树种随高浓度CO2处理的动态变化,确定其生长是否发生适应现象,在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和生长潜力如何改变。本项研究能为构建森林树木对高浓度CO2的响应程度及适应性提供理论框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高浓度煤粉火焰中煤质对最佳煤粉浓度的影响
Tuning the subsurface oxygen of Ag2O-derived Ag nanoparticles to achieve efficient CO2 electroreduction to CO
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冠层水分通量及树种水分特征的适应性研究
冬小麦品种对高浓度CO2差异响应的机理研究
我国东北森林典型树种氮吸收偏好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
热带树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