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抗旱性研究的一些新近结果表明,抗氧化系统有可能在受旱作物的膜系统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还尚未与其产量形成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当前抗旱转基因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要培育既能够在干旱下存活又能够在干旱解除后恢复生长并形成可观的干物质,从而消除抗旱性和丰产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尽管田间条件下旱后复水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田间实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但其生理与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项目主要研究作物物抗氧化酶系统在旱后复水的恢复生长过程中对膜系统渗漏的修复机制,探索膜透性和细胞膨压恢复与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变化的关系,查明旱后复水条件不同抗氧化酶种类及其活力对提高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贡献程度。这一研究将作物抗旱的生理与分子机制与我国当前水资源短缺条件下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紧密衔接起来,有可能在作物抗旱节水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并为指导缺水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旱后复水对小麦灌浆期物质转运的调控机制
旱后复水及根源信号ABA对小麦根系水力传导度的影响
水分胁迫诱导ABA在玉米旱后复水补偿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羊草种群异质性结构及其生殖分配对旱后复水的响应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