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船舶驾驶室内通信导航设备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运行速度不断提高,电磁环境更加恶劣。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船用电子设备应该满足电磁兼容要求。本项目针对156~165MHz船舶VHF通信频段辐射限值的特殊要求,采用理论分析、预测仿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电子设备箱体谐振频率转移机制,讨论箱体尺寸,内部布局,开孔方式对箱体谐振频率的影响关系;研究吸波材料的介电常数、磁导率以及物理结构与选择性吸收频率的作用规律;解决VHF频段EMI转移与抑制的机理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船用电子设备三维电磁场建模关键技术,研究设备内电路板的近场数据获取模型,并建立船用电子设备整机预测仿真模型,实现船用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预测设计。通过本项目研究,将仿真预测理念用于实际船用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检验-改进设计-再检验"的设计模式。
本项目以实际船用电子设备为对象,利用电磁兼容仿真预测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船用电子设备在VHF通信频段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了设备内电路板的建模问题,探索出一种获取电路板近场辐射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EMSCAN近场扫描仪对电路板的测试结果,通过建立等效基本辐射器的方式,得到电路板近场辐射数据,从而作为系统级电磁兼容仿真的激励源,本方法克服了:a. 因为大多数ASIC不提供SPICE模型,无法仿真得出准确的电路板近场辐射数据;b. 近场测试数据由于缺乏相位信息,直接进行电磁兼容分析会有非常大的误差。2. 建立了VDR系统中各电路板模型和VDR系统级整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与实测的对比,分析了仿真存在误差的因素,完善了模型,并研究了VDR系统中各电路板的安装位置、箱体内部铜柱与衬板是否绝缘、衬底属性对电磁干扰的影响,为实际设计安装提供参考依据。3. 研究了箱体、电源线和缝隙的谐振频率转移,通过对谐振机理的理论分析,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得到了箱体、电源线和缝隙在VHF频段产生谐振的条件,所得结论对实际设计过程中避免在VHF频段产生谐振具有指导意义。4. 研究了吸波和屏蔽的原理,从仿真层面,设计了两种在VHF频段具有很好吸波效果和屏蔽效能的装置:a. 铁氧体栅格屏,该装置利用了铁氧体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范围宽、可调节的优点,通过建立铁氧体栅格结构的三维仿真模型,分析研究了不同介电常数、相对磁导率和结构尺寸对VHF频段吸波效果的影响,该铁氧体吸波装置在157MHz时吸波效果达到31.1dB;b. 薄膜PCB装置,利用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建立了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薄膜PCB装置,研究了在VHF频段的不同屏蔽效能,通过优化,设计了一种材料为铜的圆环和方环周期排布在FR4基材上的薄膜PCB屏蔽装置,该装置在160MHz达到了31.2dB的屏蔽效果,且该装置能够适用于空间狭小对透光性有极高要求的特殊场合。5. 研究了开关电源在VHF频段产生干扰的机理,研究得到,降压型开关电源由于高频寄生效应,在开关节点处形成高频谐振,通常产生30MHz以上的电磁干扰,最后通过提取电路寄生参数,利用电路仿真,研究了RC滤波和谐振回路对谐振的影响,为开关电源减小或避开在VHF频段的干扰提供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LASSO-SVMR模型城市生活需水量的预测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在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中的应用
HF/VHF频段宽带高温超导滤波器研究
汽车电磁兼容预测与电磁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开气隙对电磁干扰抑制用磁芯的性能影响研究
船用捷联惯导系统自适应阻尼及超调误差抑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