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周丛生物对土水界面间金属纳米颗粒环境行为影响及其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733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唐骏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人工纳米颗粒土水界面周丛生物
结项摘要

Metal nanoparticles (MNPs) can inevitably release into paddy ecosystem by various pathways, such as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nanoproducts and sludge containing MNPs. The toxic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MNPs in farmland have received lots of attentions recently.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and their mechanisms of periphyton affecting MNPs in soil-water interface in paddy fields are still unclear.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 conducted in both microcosmic culture and pot experiments, based on typical MNPs (CeO2 NPs) and paddy periphyton. Using the spectroscopy and imaging techniques based on synchrotron radiation and metagenomics, we will study i) the mechanism of chemical binding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MNPs by periphyton, ii)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periphyton to the toxic effect of MNPs, iii)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riphyton on the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MNPs in “soil-periphyton-water” interface and the uptake by rice roots. The study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reveal the actu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risk of MNPs in the paddy soil-water interface, but also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to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emerging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farmland.

金属纳米颗粒可通过纳米化学品、污泥农用等多种途径进入稻田生态系统,为此,不少学者开展了纳米颗粒的农田毒理效应研究,然而,其与稻田土水界面大量存在的周丛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尚不清楚。因此,本项目以典型金属纳米颗粒(CeO2纳米颗粒)和稻田周丛生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微宇宙培养和盆栽模拟试验,采用基于同步辐射的谱学技术、成像技术以及宏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解析周丛生物对金属纳米颗粒的化学结合和生物转化机制,揭示周丛生物对金属纳米颗粒胁迫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阐明周丛生物对金属纳米颗粒在土水界面迁移、转化和根系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项目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揭示纳米颗粒在稻田土水界面的真实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以及农田新兴污染防控也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纳米颗粒会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途径进入稻田土壤中,不仅对土壤生态和植物生长造成危害,也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和粮食安全。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纳米颗粒的稻田生态风险,以广泛使用的金属纳米颗粒和稻田周丛生物(生物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和盆栽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纳米颗粒在稻田土水界面的环境行为以及稻田生物膜对其的影响机制。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和土壤矿物之间的异质聚集机制及其受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发现氧化铈纳米颗粒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异质聚集主要依赖于静电引力,而EPS可以通过丰富的官能团与矿物和纳米颗粒结合,通过增加胶体之间的静电排斥力或空间位阻稳定性,减少纳米颗粒的异质聚集和沉积;探究了纳米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规律以及生物膜对其迁移的影响,发现纳米颗粒的种类、浓度和粒径均会影响其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而生物膜和土壤矿物能够通过对纳米颗粒的吸附和异质聚集作用影响其传输效率;阐明了纳米颗粒在稻田生物膜-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和累积规律,发现纳米颗粒主要累积在表层土壤中,其中生物膜主要是通过吸附和沉降作用积累大量的纳米颗粒,而土壤矿物能够通过对纳米颗粒的异质聚集作用,将大部分纳米颗粒滞留在表层土壤中;探讨了稻田生物膜对纳米颗粒胁迫的群落适应机制,研究表明纳米颗粒胁迫能够显著的改变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而稻田生物膜能够适应较高浓度的纳米颗粒胁迫,在纳米颗粒污染下仍能保持微生物群落功能的稳定性。研究明确了纳米颗粒在生物膜-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并表明生物膜在控制纳米颗粒稻田环境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将为稻田纳米材料生态风险预测和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对于保障水稻生产安全以及农田新兴污染防控具有一定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4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DOI:10.16606/j.cnki.issn0253-4320.2022.10.026
发表时间:2022
5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唐骏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丛枝菌根对纳米颗粒植物生物效应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批准号:41371255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林先贵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周丛生物群落特征及其表面属性对土水界面磷行为的调控机制

批准号:31772396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吴永红
学科分类:C1513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水稻土类型和管理措施对稻田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批准号:31870500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谢祖彬
学科分类:C03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固-液耦合作用下颗粒在水润滑粘弹性体/金属界面间的运动及其对磨损的影响研究

批准号:5140526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秦红玲
学科分类:E05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