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土壤碳库演变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1528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韩凤朋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杜峰,高照良,邱莉萍,李明明,徐佳,刘爱霞,刘祥宏
关键词:
土壤碳库土壤呼吸小流域黄土高原
结项摘要

以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机制为研究核心,以指导小流域植被恢复、生态功能优化调控为目标,结合GIS技术,利用空间变异理论和时空替代的方法,运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监测仪器对纸坊沟流域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演变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野外动态监测、土样采集结合室内分析,揭示地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分析不同植被退耕年限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呼吸的影响;明确不同地形、土地利用及退耕年限条件下碳汇效应,得出能够增加土壤碳汇效应的最佳植被和最佳时间。在学科上形成土壤碳循环和空间变异理论有机结合的交叉领域。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向实际的转化,提出合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指导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增加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储存量,直接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川秀美工程。

项目摘要

土壤是全球重要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重要地位,直接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正确估算区域土壤有机碳水平以及动态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国际地学和生态学界的研究热点领域。.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借助GPS对全流域进行均匀布点,结合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及GIS,探寻黄土高原纸坊沟流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20年来该流域土壤碳的时空变化特性;研究了土地利用类型、海拔、坡度、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影响;并利用有机碳动态模型进行流域尺度的土壤有机碳模拟和预测。得到纸纺沟流域未来仍然是碳库,并具有很大的存储空间。. 在项目执行期间,毕业博士两名,在学博士一名。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四篇(待发表一篇),参加学术会议两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2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4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5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韩凤朋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尺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

批准号:51109210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姜娜
学科分类:E09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淤地坝赋存信息解译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演变及驱动机制

批准号:41671281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杨明义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6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黄土高原流域尺度植被-水分-能量耦合平衡机制及时空动态演变研究

批准号:4177111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梁伟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黄土高原白羊草群落土壤有机碳库构成特征

批准号:40301024
批准年份:2003
负责人:王百群
学科分类:D0710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