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四川盆地自西向东传播的夜发性降雨所造成的灾害影响大,范围大,因此引起气象界广泛重视。由于降雨分布的地域性,地形被认为在降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于地形如何影响盆地移动性降雨了解较少,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本项目拟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况观测的方法,比较盆地和上游山脉各自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分析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东坡共同作用下的环流变化;讨论地形对天气系统的改变如何影响东移降雨的发生机理以及向东传播的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加深对地形在盆地降雨过程作用的认识,有效改进暴雨发生条件的概念模型,为及时准确估测降雨发生地点,减少灾害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位于中国西南部,四面环山的四川盆地地区,夏季频繁出现区域性降雨天气,且降雨具有夜发性和东移性特征。由于盆地附近特殊的土质和地形等地质特征,这类降雨常伴随泥石流和洪涝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夏季的盆地日变化降雨一直是中国气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降雨传播和降雨成因等方面。关于降雨传播,以往的研究大多数注重降雨东移特征,少有研究探讨降雨自青藏高原东侧向四川盆地的东南向传播,和四川盆地内部降雨的东北向移动的特点,本研究将细化这些降雨的发生时间、传播走向和降雨强度加强等特征。在降雨成因方面,以往大多数研究注重天气系统的影响,然而有关特征天气系统的研究未能解释降雨的强地域性特点,本研究通过分析局地的环流特征突出了降雨的地域特征的影响因素。在地形影响方面,过往大部分研究仅侧重于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而对盆地地形的影响关注相对较少,本研究分析讨论了地形导致的多重山地-盆地环流对降雨不同时期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前期实况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认识到地形环流在四川降雨过程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的工作是通过简化的理论数值模拟区分盆地和山地各自的热力和动力对大气的不同作用,以期通过理论计算寻找干过程中影响局地环流变化的因素。该项目的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降雨落区及降雨移动的预报工作提供一个气候态的参考,动力研究工作为局地环流变化预报提供了科学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四川宁南水塘村滑坡形成机理
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页岩力学性质和渗流规律
基于有机孔和生物成因硅优选页岩气富集高产层段的方法及应用--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夏季我国二级地形触发对流东移影响下游强降水对流系统的机理
夏季亚洲大地形双加热的变异及其对亚洲季风的影响
中南半岛中尺度地形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高频活动对MJO东移影响的观测和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