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结合盒转运体A1 (ABCA1) 被认为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它在细胞膜的定位和循环是受膜泡转运机制精确调控的,不仅是其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细胞内胆固醇的正常调控和HDL的形成至关重要。根据文献和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膜泡转运的一个关键分子ARF鸟苷酸交换因子BIG1在调控细胞表面ABCA1的表达,胆固醇的外排和新生HDL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BIG1可能是定向调控ABCA1功能的抗AS潜在新靶标"这一假说。本项目采用细胞和动物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功能缺失和功能获得技术,深入探讨BIG1对ABCA1的定向转运和循环、胆固醇外排、HDL的形成等方面的影响,以期阐明"BIG1通过介导ABCA1的细胞膜定向转运和循环周转,调控其在胆固醇外排和HDL生成中的功能发挥"这一调控机制设想,从而提出一条独立于ABCA1转录机制的治疗AS新途径。
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分子,主要通过介导胆固醇流出,与贫脂或无脂的载脂蛋白A-I(apoA-I)结合,生成新生盘状高密度脂蛋白,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功能。ABCA1在细胞膜的定位和循环周转是受膜泡转运机制精确调控的,不仅是其功能发挥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细胞内胆固醇的正常调控和HDL的形成至关重要。ARF鸟苷酸交换因子BIG1主要通过催化ARF释放GDP,结合GTP从而激活ADP核糖基化因子(ARFs),在真核细胞内高尔基、内涵体和质膜之间的物质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研究发现,ABCA1转运体与BIG1形成蛋白复合体存在大鼠肝脏分离的囊泡中,证明两者具有直接的交互作用;而在apoE敲除鼠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鼠的肝脏中,两者伴随着血脂水平共同升高和降低,提示两者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与之前的报道一致,细胞膜的ABCA1分布与胆固醇外排水平成正相关,证实ABCA1的正常周转在脂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BIG1不影响ABCA1的生成,而是调控新生ABCA1蛋白经由高尔基体转运至胞膜的过程;BIG1干扰抑制ABCA1的内化及循环显著减少从而减少了胞膜ABCA1水平;我们还发现BIG1对ABCA1的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活化其下游靶标ARF1蛋白实现的。在动物水平上,我们建立LV-shBIG1质粒干预小鼠高脂模型,并采用非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方法从in vivo和in vitro证明BIG1干扰可减少贫脂HDL的形成,而过表达BIG1野生型质粒增加贫脂HDL的生成,过表达BIG1功能缺失型质粒不具有这种作用。与此相应,,BIG1干扰后肝脏脂质明显增多,SREBP1C表达显著增加。此外,我们还发现干扰BIG1明显抑制了LPS刺激引起的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了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了ABCA1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膜上脂筏的含量而实现。本项目的研究表明BIG1通过调控ABCA1的转运在脂质代谢、HDL生成以及炎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为AS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RELMɑ / FIZZ1信号通路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中医复方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鸟苷酸交换因子RopGEFs调控叶表皮铺板细胞形态发生的分子机制
鸟苷酸交换因子SGEF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和分子机理研究
鸟苷酸交换因子DOCK180在调控内皮祖细胞运动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
水稻鸟苷酸交换因子对小G蛋白介导抗病途径的调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