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体内外抗肿瘤生物活性的测试,对广西产的十一种野生猕猴桃植物根部进行抗肿瘤研究,首次发现中越、美味、山梨、金花、安息香五种猕猴桃具有活性,其部位为乙醇浸膏的正丁醇溶解部分,其中中越、美味显示了更好的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通过对中越、中华、毛花猕猴桃根部的正丁醇溶解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四十个结晶成分的结构,其中五个是新化合物,半数为12-烯乌苏烷型三萜化合物,该类化合物是猕猴桃属普遍存在且新被发现的结构类型;经对化学成分分析比较,预测抗肿瘤活性与12-烯乌苏烷三萜皂甙密切相关。本项目至今已发表论文8篇,其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滇产大戟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癌活性研究
南蛇藤属植物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几种旋覆花属植物抗癌活性成份研究
珍珠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抗凝血活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