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系统与肥胖的互作及其作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77083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金万洙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7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8-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园园,周惠乔,叶荣财,蒋笑笑,陈利
关键词:
肥胖脂代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棕色脂肪淋巴管
结项摘要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lymphatic vessel (LV) are absorption of dietary fats and transporting them into blood system for the reutilization. Recently it has been indicated that LV malfunction which caused by lymphatic developmental abnormality led to a series of diseases such as obesity. Unfortunately, the molecular pathophysiology remain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Results of our initial study showed that adipose tissue specifi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 ) transgenic(TG) mice have a large number of LV than those wild type control mice. TG mice were resistant to high fat diet induced obesity and improved in insulin sensitivity. In the current project, we will use adipose tissue-specific VEGFC transgenic or knock-out mouse model to make phenotypic analysis and reveal the mechanism between VEGFC、adipocytes and macrophages to study the molecular reciprocity of LV system and obesity to provide new avenue for treating obesity and related diseases.

淋巴管的最主要功能是重吸收脂质并将其运输到血液循环中再利用。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功能失调会引起肥胖的发生。但是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关于淋巴管与肥胖之间的互作及其具体的机制还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团队的前期结果显示,脂肪组织特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转基因的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发生了淋巴管的大量增生。转基因小鼠对高脂饮食敏感度下降。并且,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得到了明显改善。因此,本项目将以VEGFC为切入点,利用脂肪组织转基因小鼠以及VEGFC组织特异性敲除小鼠进行表型分析,利用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研究VEGFC 与脂肪细胞、免疫细胞间的关系,重点研究淋巴管系统与肥胖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以期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项目摘要

淋巴管的最主要功能是重吸收脂质并将其运输到血液循环中再利用。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功能失调会引起肥胖的发生。但是目前关于淋巴管与肥胖之间的互作及其具体的机制还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脂肪组织特异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转基因小鼠与单核细胞VEGFC敲除小鼠模型进行高脂饮食诱导,旨在研究淋巴管在肥胖发生过程中与脂肪组织的互作机制。我们在转基因小鼠的脂肪组织中发现了淋巴管的大量增生,并且转基因小鼠对高脂饮食敏感度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转基因小鼠对能量的利用与消耗能力显著增强。与转基因小鼠表型相反的是,敲除小鼠脂肪组织中淋巴管标记物显著减少,且敲除小鼠对高脂饮食引起对的肥胖更为敏感,进一步分析表明敲除小鼠脂肪组织的脂解能力显著受抑制。本项目以VEGFC为切入点,通过对淋巴管功能的“获得型”与“丧失型”进行分析,阐明了淋巴管与脂肪组织互作的机制是通过维持能量利用与消耗之间的平衡 。这为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崭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DOI:10.13679/j.jdyj.20190001
发表时间:2020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DOI:10.16016/j.1000-5404.201907063
发表时间:2019
5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CT影像组学对肾上腺乏脂腺瘤与结节样增生的诊断价值

DOI:
发表时间:2022

金万洙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171131
批准年份:2011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370951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野生稻化感作用的基因型及其与环境互作机制

批准号:31260453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付斗
学科分类:C1407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桃树类病毒与病毒的协生作用及其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

批准号:3147175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卢美光
学科分类:C1401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玉米光合作用动态适应及其与发育适应互作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3157157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姜闯道
学科分类:C1304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迟缓爱德华氏菌Hfq互作sRNA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

批准号:4147613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胡永华
学科分类:D0604
资助金额:9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