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并论证江南东段是新元古代地体碰撞造山带,赣东北断裂带是怀玉与九岭地体的缝合带.在缝合带内发现高压变质蓝片岩带残迹,其年鉴以866±Ma为代表.发现并论证了两条与地体碰撞拼贴有关的大型韧性剪切带(戈阳---歙县带和南昌---万载带),运动学分析表明它们在新元古代经历了推覆--走滑--滑覆等多期变形作用。新鲜块状花岗岩的糜棱岩化和韧性变形构造的高温高压实验成功模拟了花岗岩从脆性破裂到韧性变形的全过程,获得了丰富的显微韧剪构造及相应的温度,围压时间条件,为华南及邻已岩石圈结构构造及演化历史的确立提供了可靠依据。共发表国内外核心刊物6篇,国际核心刊物三篇,专著(30万字)一部。已培养硕士2名,研究成果已引起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重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东段微陆块高压变质作用与碰撞造山过程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的变质作用与构造演化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元古代幔源火成岩及其构造意义
江南造山带东段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