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生物素标记的簇毛麦、大赖草、鹅观草等小麦亲缘物种的基因组DNA作探针进行分子原位杂交(GISH和FISH ),成功地检测出导入普通小麦的簇毛麦、大赖草和鹅观草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综合运用外源性状追踪和染色体分带等技术,已将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于6V短臂,将大赖草的抗赤霉病基因定位于第2染色体短臂和第7、第14染色体。发现分子原位杂交信号强弱与物种亲缘关系远近及遮盖DNA比例有关并可根据原位杂交结果来推测物种间DNA同源程度和亲缘关系。考虑到麦类作用基因大和重复序到比例很高,本研究未用RFLP和RAPD标记直接作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改为用缺失体与原位杂交相结合进行外源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原位杂交法定位导入植物细胞的外源基因
小麦远源杂种DNA原位杂交分析和外源抗白粉病基因定位
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定位小麦的外源抗黄矮病基因
利用模板活性染色质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的研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