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南极中山站越冬观测平台,获取南极普里兹湾不同表面反照率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分析反照率的日、天气、季节和年际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不同表面属性的光学特性,归纳南极普里兹湾海冰反照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分析比较其同北极海冰反照率的异同。对现有主要参数化在南极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比较,定量表面温度、雪厚、冰厚、雪/冰颗粒大小等参数对反照率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发展适用于该地区的新参数化方案,并进行独立验证。所得成果可为南极冰-海耦合模式和气候模式中的海冰反照率参数化改进提供依据。
依托南极中山站持续开展了2010~2013年越冬观测,获取了目前国际上最长的南极海冰/雪面反照率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反照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表明,雪厚是影响反照率变化的重要因子,融化前期的反照率受表面温度影响较大,而干雪期反照率对表面温度并不敏感。降雪可通过增加表面雪厚和减小表面积雪粒径显著增加反照率,云层可通过吸收入射太阳光中的近红外波段增加反照率,从而致使降雪和阴天反照率比晴天观测平均增加0.18 和0.06;吹雪则可通过改变积雪光学厚度导致反照率发生显著变化。提出了一组表述不同海冰/雪面反照率日变化的经验公式,提高了对反照率日变化的估算能力;对7种国际上气候模式中常用的参数化方案进行评估,并独立发展了一个考虑降雪和云量影响的参数化方案,显著改进了反照率计算。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南极普里兹湾海冰/雪面能量收支
冰上积雪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冰质量平衡过程的影响
南极普里兹湾和麦克默多湾虎鲸声信号特征研究
南极夏季普里兹湾桡足类优势种营养策略及对海冰消融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