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梗孢属和葡萄穗霉属真菌具重要的经济学及生态学意义。两属真菌分布广泛,但国内该类群真菌资源挖掘贫乏,更缺乏属、种系统性调查和分类研究,两属与相似属的界定及属内疑难种分类地位存在较大争议,长期困扰着两属分类研究的顺利进展。西南地区是我国一独特的地理生态区域,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项目拟1)在复核国内已有标本和征集若干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开展西南地区两属真菌多样性研究,解析该地区两属、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性,鉴定并描述若干新种及新记录种;2)立足于经典分类学,结合分子系统学及生态学特性,探索不同基质对两属、种界定的影响,建立两属、种更贴近自然的分类系统;3)评价两属、种形态学划分标准及分类框架,澄清部分疑难种的分类地位,补充或完善两属、种的分类检索表。该研究为开展暗色丝孢真菌其它属、种系统分类提供借鉴,对探索两属真菌多样性及菌种资源具重要的意义。
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和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真菌具重要的经济学及生态学意义。两属真菌分布广泛,但国内该类群真菌资源挖掘贫乏,更缺乏属、种系统性调查和分类研究,两属与相似属的界定及属内疑难种分类地位存在较大争议,长期困扰着两属分类研究的顺利进展。西南地区是我国一独特的地理生态区域,蕴涵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本项目在复核国内已有标本和征集若干模式标本的基础上,系统开展了西南地区两属真菌分类研究。课题组从西南地区采集了314份土样和843份植物标本,分离纯化的菌株,加之从国内同行获得的模式菌株等共得到西南地区的葡萄穗霉属的活菌株103株,分离、收集齿梗孢菌株75株,在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系统学方法,对所有研究菌株进行了正确鉴定,其中葡萄穗霉菌株经鉴定为13个种,包括2个新种和3个新纪录种,从齿梗孢属75个菌株中鉴定出6个常见种,2个新种和1个未定名种,对新种及中国新纪录种进行了描述,评价了两属、种的形态学划分标准及分类框架,澄清了部分疑难种的分类地位,对于相似属的分类地位的争议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观点,解析了两属、种多样性及分布特点。该研究为开展暗色丝孢真菌其它属、种系统分类提供借鉴,对探索两属真菌多样性及菌种资源具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一新记录属——厚隔孢属(Chlamydopsis)
中国葡萄孢柱隔孢牙枝霉属的分类及其植病研究
被孢霉属和根霉属的生理生化特性与形态分类的研究
中国尾孢属、钉孢属真菌生物学特性及寄主与分类关系研究
中国盘多毛孢属及有关属真菌系统分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