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数据获取与处理手段,研究一套高效、实用的冷链物流中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综合集成方法,实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监测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动态化支持。预计实现三方面创新:①完整的数据获取方法、质量安全估算自适应建模与FMECA、统计过程控制等方法在冷链物流质量安全领域上的创新;②基于微生物生长模型,集成连续动态温度特征,建立波动温度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方法的创新;③引入FMECA、统计过程控制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追溯与诊断中,展开系统模拟与实证分析,实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的创新。从学术上,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预测方法的适应性,不仅能够描述静态温度下的品质,而且描述了温度连续变化过程中质量安全变化的动态过程,丰富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实践上,实施了最稳定、最及时的精确化质量安全监测,降低了温度波动而导致的质量安全风险。
实现农(水)产品冷链过程的实时监测与质量追溯既是农(水)产品供应链全程安全监管要求,也是现代农(水)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趋势。. 本研究以罗非鱼冷链物流过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辨识了影响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与品质参数,构建了基于无线传感网络(WSN)的冷链物流环境参数实时监测方法,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对分析的多源传感器布局优化方法、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压缩传感方法;研究了基于神经网络和D-S算法的数据融合模型,并集成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构建了连续温度下冷链物流质量品质预测方法;基于系统可靠性理论和GO-FLOW方法,建立了冷链物流单元与过程安全评价模型;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监测与追溯系统。. 本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一套“动态监测-品质预测-过程评价”高效的、实用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管理综合集成方法。从学术上,提高了农(水)产品冷链过程质量安全监测和预测方法的适应性,能够有效评估静态贮运过程中农(水)产品品质状态,以及贮运小生境连续变化特征条件下质量安全变化的动态过程,丰富了农(水)产品冷链物流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从实践上,实现了农(水)产品冷链物流中质量安全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与动态化支持,降低了冷链小生境波动而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风险和经济损失,提升了我国冷链物流服务品质和信息化水平,促进品控物流技术体系的形成。. 经过课题组的3年努力,项目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目标:. 1)项目发表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5篇。. 2)申请发明专利1项。. 3)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4)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1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西藏特色食用菌冷链物流质量监测方法
基于WSN和RFID融合技术的煤矿安全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及应用
基于层次-网状模型的水产品冷链信息传递与决策研究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可靠度及其动态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