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研究项目的预定指标并略有超过。写成论文38篇。综述5篇。主要进展为(1)有多种证据表明在状态转换时有激发能自光系统II向系统I满溢,且其响应较快;(2)较清楚地证明光系统II反应中心可逆失活是大豆等防御强光破坏的重要途径;(3)用多方面实验显示光系统II氧化侧两个酪氨酸残基的性质差异和微环境有关;(4)发现亚硫酸氢钠可促进叶片内由还原辅酶II介导围绕光系I的循环光合磷酸化,用它喷洒灌浆期的小麦=水稻得到提高光合作用和增产10%的结果;(5)经豪秒延迟发光及光合磷酸化等研究表明,低温下质子区域化更明显;(6)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叶绿体ATP合酶ε亚基的结构功能,被邀请在第11届国际光合作用会议中报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GLO调控水稻光合作用的机理研究
病毒抑制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
光合作用放氧与相关的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分子机理
光合作用放氧分子机理及其与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