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RFT)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常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但在临床上却因手术不能精确定位到半月神经节(TG)的各分支而使部分患者过度治疗,从而造成术后面部感觉丧失的范围超过疼痛的范围或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在前期实验中我们已经成功做到对TG的导航辅助RFT可视化操作,如能有标准化的TG各分支三维模型,就能实现"指哪打哪",解决临床上RFT过度手术的问题。因此,对TG的V1/V2/V3投射区域的精确划分是解决RFT过度治疗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从示踪剂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选择、摄入部位、图像处理和验证方法五个方面融合和改进 了以往的实验,通过荧光红、荧光金及荧光绿三种荧光剂对新西兰兔和猕猴半月神经节V1/V2/V3区域进行逆向示踪,建立三维立体动物模型,同时结合导航辅助TG诱发电位的直接检测进行验证,将为实现人体三叉神经分支选择性RFT,彻底解决RFT过度手术问题奠定基础。
目的:阐明三叉神经三大分支在半月神经节内的投射定位,重建半月神经节V1/V2/V3三维投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采用WGA-HRP、DiI、荧光金和荧光红等神经束路追踪染料逆向追踪家兔及猕猴三叉神经三大分支总干,得到其神经元在半月神经节内的多层平面分布,并用计算机软件重构V1/V2/V3的3D投射模型。在已得模型的基础上,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选择性V2及V3区域RFT,记录三叉神经主观感觉检查及体感诱发电位(TSEP)检查结果。.结果:前期解剖学研究发现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总干经颅底孔出颅,眼神经总干在颅内走行。逆向追踪后,家兔及猕猴半月神经节内标记的眼神经、下颌神经和上颌神经神经元分别聚集于半月神经节的前内侧、后外侧和两者中间。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性V2区域RFT术后一周,眶上区及下颌区主观感觉检查和TSEP与对侧基本一致,眶下区皮肤触压痛觉较对侧减退,TSEP检查P1-N1波幅明显下降,P1N1潜伏期延长。选择性V3区域RFT术后一周,眶上区及眶下区主观感觉检查和TSEP与对侧基本一致,下颌区皮肤触压痛觉较对侧减退,TSEP检查P1-N1波幅明显下降,P1N1潜伏期延长。.结论:眼神经、下颌神经和上颌神经分别投射于三叉神经节的前内侧、后外侧和两者中间,3D重建可直观表现投射部位。选择性RFT术后三叉神经主观检查和TSEP检查可验证模型正确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猫V1和V2区不同类型细胞的图像信息整合研究
儿童孤独症早期预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运用单细胞全脑示踪技术解析小鼠初级视觉皮层(V1)的投射规律
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放电行为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