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00399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6.00
负责人:刘会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喜勇,王建成,宋明方,张永宽
关键词:
准噶尔无叶豆种子物理性休眠休眠释放水口休眠形成
结项摘要

准噶尔无叶豆是沙丘稀有植物。前期研究表明,该种种子萌发率低(0.2%),种子存在物理性休眠。因此,种子物理性休眠适时释放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群更新的关键。本研究拟通过野外授粉实验、室内控制实验和野外沙埋实验,目的在于阐述:①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过程的生物学机制;②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沙埋)对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的生态学作用;③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组织细胞学变化。通过上述从雌蕊授粉-种子发育-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各个环节结合种子组织细胞结构进行逐层解析,深入阐述种子发育、种子休眠形成和释放的环节所存在的生物、生态学机制,进而对该种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有清楚认识。本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物种保护及种群复壮;此外,研究强调生物学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结合,研究有望在"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研究领域产生新的理论认识及突破。

项目摘要

准噶尔无叶豆是沙丘稀有植物。前期研究表明,该种种子萌发率低(0.2%),种子存在物理性休眠。因此,种子物理性休眠适时释放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群更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野外授粉实验、室内控制实验和野外沙埋实验,达到了①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过程的生物学机制;②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沙埋)对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的生态学作用;③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组织细胞学变化。通过上述从雌蕊授粉-种子发育-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种子物理性休眠释放各个环节结合种子组织细胞结构进行逐层解析,深入阐述种子发育、种子休眠形成和释放的环节所存在的生物、生态学机制,进而对该种种子物理性休眠形成和释放过程有清楚认识。本研究结果将直接服务于物种保护及种群复壮;此外,强调生物学过程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结合,研究在“豆科植物种子物理性休眠的形成和释放机制”研究领域产生了认识。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OI:
发表时间:
2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4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5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基于FTA-BN模型的页岩气井口装置失效概率分析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19.04.015
发表时间:2019

刘会良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沙丘稀有种准噶尔无叶豆花部特征的传粉适应和进化含义

批准号:31200417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施翔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沙丘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种子及幼苗有性繁殖障碍机制

批准号:31070472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张道远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沙丘稀有植物准噶尔无叶豆繁育系统及其对结实的影响

批准号:3097054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张道远
学科分类:C0312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新疆特有植物准噶尔山楂种子休眠及解除机制

批准号:31200300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吕海英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