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稀土冶炼、分离提纯过程存在的伴生资源钍、氟浪费和污染问题和因有机相氨皂化带来的氨氮废水排放难题,以处理氟碳铈矿得到的含铈(Ⅳ)、钍(Ⅳ)、氟复杂硫酸稀土溶液为对象,研究混合萃取剂对各元素的协同萃取效应,得到稀土(Ⅲ)和铈(Ⅳ)、钍(Ⅳ)的分配规律,对配位洗氟、还原反萃分离提纯铈(Ⅳ)、钍(Ⅳ)的过程中涉及的热力学和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稀土及钍、氟等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提供理论指导及优化依据;开展非皂化萃取技术在稀土元素全分离提纯过程中相关理论研究,研究P507、P204及混合萃取剂在硫酸、盐酸及其混合介质中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机理,探讨有机预处理过程中反应动力学和稀土元素分配规律,掌握稀土浓度梯度及酸度对有机相负载稀土能力的影响规律,形成高浓度氯化稀土溶液非皂化萃取分离提纯稀土新技术,优化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元素工艺,从源头消除氨氮废水污染。
针对氟碳铈矿冶炼分离过程存在伴生资源钍、氟浪费与污染问题,开展了含铈(Ⅳ)、钍(Ⅳ)、氟复杂硫酸稀土溶液配位化学研究,计算获得各配离子逐级稳定常数及累计稳定常数;探明了HEH(EHP)(P507)等酸性磷类萃取剂对铈(Ⅳ)和钍(Ⅳ)元素的萃取机理及平衡规律;配位洗氟过程中氟、铈(Ⅳ)和钍(Ⅳ)的分布规律,铈和钍反萃机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氟碳铈矿处理过程中综合回收钍、氟的绿色冶炼分离工艺,并进行了工程化应用研究。以氟碳铈矿氧化焙烧-硫酸浸出得到的含氟、钍、铈硫酸稀土溶液为原料,采用HEH(EHP)萃取分离回收铈、氟和钍。萃取过程中F(I)分别与Ce(IV)、Th(IV)形成[CeFx]4-x、[ThFx]4-x配合物,更易于被HEH(EHP)萃取进入有机相中,从而实现与RE(III)的分离;负载有机相中的F(I)采用Al(III)配位洗涤使其进入水相,并以冰晶石产品形式回收;负载有机相再采用还原反萃回收Ce(IV),最后采用硫酸反萃回收Th(IV),获得纯度为99.95%的CeO2产品以及纯度为99.5% 的ThO2产品,避免了危废物氟、钍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非皂化萃取分离提纯三价稀土元素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探明了HDEHP(P204)、HEH(EHP)、Cyanex272及其混合萃取剂在硫酸、盐酸及它们的混合介质中对三价稀土元素的萃取机理及协同效应,确定协萃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掌握了不同非皂化萃取分离体系萃取稀土离子的行为规律;开发出具有原创性的协同萃取分离技术、酸平衡技术、浓度梯度控制技术,提出全套稀土非皂化萃取分离提纯工艺。针对包头矿硫酸焙烧水浸得到的低浓度硫酸稀土溶液,研发成功非皂化HDEHP-HEH(EHP)协萃体系多出口萃取分离稀土工艺,并在甘肃稀土公司进行工程化应用;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酸浸得到的高浓度氯化稀土溶液,研发成功HEH(EHP)-HCl体系稀土浓度梯度控制技术,碳酸稀土、钙镁碱性化合物、碳酸氢镁等调节萃取水相平衡酸度萃取分离稀土工艺,在江苏国盛稀土公司进行了工程化应用,替代了传统的氨皂化萃取分离工艺,从源头消除氨氮废水污染,并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稀土绿色分离提纯。该项目研究成果入选了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稀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Wnt 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Reinforcing self-healing and Re-processable ionomers with carbon black: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mobility
基于碱土金属碳化传递-皂化萃取分离稀土绿色体系构建及作用机制研究
离子液皂化在稀土分离工艺中应用的基础研究
非皂化P507大相比萃取富集稀土过程萃余液乳化及稳定机理研究
高纯钍分离用杯芳烃-硅藻土萃取色层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