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岭中山地带最具代表性的松栎混交林(油松、华山松和锐齿栎)为对象,围绕森林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以大量的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通过基于机理性的过程研究和功能监测数据的深度分析,研究确定组成结构、种类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等结构要素与松栎林主导功能的关系;分析导致森林健康衰退的主要原因,深入理解松栎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结构、功能健康以及二者间的耦合关系;从更新、演替、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阐明其健康维护机理。以此为依据,提出基于林分动态的健康森林标准和评价方法。上述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本质和过程,进而服务于建立科学的森林健康诊断和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健康经营管理措施。
本项目计划目标是:以秦岭中山地带最具代表性的松栎混交林(油松、华山松和锐齿栎)为研究对象,从更新、演替、生产力、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深入理解松栎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健康、功能健康以及二者间的耦合关系,阐明其健康维护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林分动态的健康森林标准和评价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工作中,完成34个松栎混交林样地的调查,基础数据收集,分析了松栎混交林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空间结构,研究提出了油松、华山松、锐齿栎林的健康评价标准和方法;通过设置临时水文观测设施,完成了松栎混交林群落土壤微生物功能以及贮水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为了强化项目研究,研究过程中充实了1名博士,3名硕士研究力量,截至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SCI收录3篇,培养博士1名,硕士4名。超额完成项目研究目标和规定的考核指标。. 期间,于2012年5月,和德国慕尼黑工业与技术大学林业研究所的Reinhard Mosandl教授,Hany El Kateb研究员,开展秦岭林区的落叶松健康经营进行试验设计、数据分析方面的交流,对松栎混交林存在的健康经营实践问题和演替等理论问题进行讨论。2012年12月参加中国林科院组织的“我国典型森林类型健康经营关键技术”学术讨论会,就松栎混交林健康经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项目研究以大量的调查、测定数据为基础,围绕森林的结构特征、功能特征,通过基于机理性的过程研究和功能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组成结构、种类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等结构要素与松栎林主导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刻认识该区域松栎混交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本质,进而服务于建立科学的森林健康诊断和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制定合理的森林健康经营管理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南昌市冬季大气PM2.5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与实证结果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一维膨胀时程模型
人工林隙更新诱导辽西油松人工纯林为松栎混交林的机理研究
秦岭松栎林建群种更新格局对种子扩散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响应
秦岭缝合带及基底对比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混交林化感促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