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感染后死亡速度快,病死率高,尤其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尤其我国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缺乏高效的疫苗预防EV71感染。我们已分离鉴定了本地流行EV71,并构建了含有EV71主要衣壳蛋白VP1、VP2、VP3基因的重组质粒。本课题将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EV71 VP1、VP2、VP3基因 DNA疫苗,用不同基因的DNA疫苗免疫小鼠,比较各基因所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的差异,选择免疫效果最佳的基因EV71 DNA疫苗的候选基因;并从免疫佐剂、粘膜免疫、免疫途径三个方面,对EV71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优化,尤其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进行粘膜免疫,能模拟肠道病原体的感染途径。本研究将为EV71疫苗的研制和免疫学机制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肠道病毒71型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EV71主要感染儿童,引起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征,此外感染严重者还能引起无菌性脑炎、急性迟缓性瘫痪和肺水肿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自1974年首次报道以来,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与流行。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可以使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预防EV71感染。本课题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EV71的衣壳蛋白VP1、VP2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EV71 DNA疫苗pcDNA- VP1和pcDNA-VP2。以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肌肉注射重组质粒进行免疫接种,分别用间接ELISA检测抗EV71抗体,MTT法测定小鼠体内的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细胞因子释放试验检测其分泌的IFN-γ和IL-4水平,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型,探讨核酸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优化EV71 VP1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构建鼠IL12、GM-CSF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IL12和pcDNA-GM-CSF,之后通过肌肉接种和pcDNA- VP1共同免疫小鼠,检测IL-12和GM-CSF作为基因佐剂对EV71 VP1 DNA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构建EV71 VP1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表达纯化,采用EV71 VP1 DNA初始免疫-VP1蛋白加强免疫小鼠,探讨初免加强方法对EV71 VP1 DNA疫苗的影响;将pcDNA -VP1质粒分别以肌注、电转2种免疫途径免疫小鼠,评价不同免疫途径的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EV71 VP1、VP2 DNA疫苗在小鼠中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共同免疫IL-12或GM-CSF基因增强了VP1特异性的抗体水平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提高了其分泌IFN-Y和IL-4的水平,因此IL-12和GM-CSF基因是EV71 VP1 DNA疫苗很好的免疫佐剂;VP1 DNA初始免疫-VP1蛋白加强免疫明显增强了VP1特异性的抗体水平和IL-4的分泌水平,显著提高EV71 VP1 DNA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VP1 DNA疫苗采用肌注免疫效果优于电转免疫。本课题从佐剂、免疫途径等方面研究EV71 DNA疫苗的免疫效应,为EV71疫苗的研制和免疫学机制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organic dye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with Ag2CO3/Bi2O2CO3 photo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Empagliflozin, a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 inhibitor, ameliorates peritoneal fibrosis via suppressing TGF-β/Smad signaling
An alternative conformation of human TrpRS suggests a role of zinc in activating non-enzymatic function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控制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先天性免疫保护机制及其应用
人肠道病毒71型单克隆抗体的体内抗病毒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口蹄疫DNA疫苗粘膜免疫效果的研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相关的免疫分子转录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