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集约化转型模式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278412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5.00
负责人:雷振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6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6-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于洋,李立敏,周恩毅,陈景衡,徐岚,武艳文,杨辉,吴小虎,孙自然
关键词:
转型集约化绩效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
结项摘要

In the loess gully area which covers 300,000 square kilometers, the rural settlements widely distribute in thousands of hills and gulches,which lead to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fragile environment. They have been showed new tendency of rapid transform which involve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rough converting arable land to forestry (pasture), large-scale industrial operation, modern mode of produc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rural living and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fl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blind and disorderly expansion,duplicate and wasteful construction and inefficient and unbalance development, the intensive transformation model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is refined on the bas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the science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o improve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gully area, the model is researched through putting forward the conception of rural settlement basic unit, analyzing driving factor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eeking the dynamic control method and practical guidance countermeasur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in the course of intensive transformation, setting up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model of land and population scale, search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resource use, establishing the settlement spatial structural system in the basic unit and deriving the reuse way of idle and wasted resource in the rural settlement.

本项目面向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沟壑地区,基于该地区沟壑纵横、墚峁起伏、生态脆弱、交通不便、聚落分散的现实特点,适应该地区乡村"退耕还林生态化、产业形式规模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居住生活城镇化、人口流转集聚化"等快速转型新趋势,针对该地区乡村聚落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盲目无序、重复浪费、低效失衡等问题,运用人居环境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透视当代"人-地"关系,引入集约化理念,试图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现代乡村基本单元"概念,建立其用地与人口规模量化测算模型,解析地区乡村聚落集约化转型的动力因子、作用机制,研究其动态导控方法和实用导引对策,探寻地区乡村聚落集约化转型过程中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方法,衍生地区"现代乡村基本单元"聚落空间结构型制,挖掘基层乡村聚落空废资源转型再利用途径,凝炼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集约化转型模式,以提升地区乡村人居环境集约化发展绩效,导引黄土沟壑区乡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项目摘要

针对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集约化转型趋势,课题从概念、理论、方法、模式及技术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建立并归纳了“现代乡村基本单元”概念及类型,测算了现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下的农耕半径和现代公共交通条件下的公共服务设施辐射范围,研究出了“现代乡村基本单元”的定量化区划方法。(2)分析了黄土沟壑区劳动力生产水平,研究了国家农业补偿政策力度及现代农民收入标准需求的变化,设计了“现代乡村基本单元”人口定量化测算模型与测算方法。(3)梳理了黄土沟壑区乡村农业产业转型、生活方式转型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对乡村聚落的作用机制,提出了针对乡村聚落转型的动态导控方法和实用引导模式。(4)提出了以生态效益为导向的黄土沟壑区乡村聚落集聚化过程中资源利用绩效评价方法。针对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设施资源以及特殊资源,选取14项中层指标和23项基础指标,构建了乡村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体系。(5)梳理了黄土沟壑区空废村落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空废动因,提出了移民村落空废资源的转型再利用途径。. 经过研究,本项目完成了任务书中承诺的指标:发表期刊论文10篇,培养完成硕士研究生论文4篇、博士研究生论文2篇,完成写作待出版的专著《现代乡村规划原理》已列入住房与建设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完成了2项示范点规划设计成果。与此同时,超额完成了以下指标成果:1篇国际学术会议宣讲论文,6篇硕士研究生论文,9项示范点规划设计成果,其中《青海瞿昙镇总体规划暨详细规划》获得了2016年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2015年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三门峡市高庙乡新型农村社区中心区详细规划》获2013年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通过本项目研究,优化了地区乡村规划基础理论、方法与编制技术体系,提升了地区乡村人居环境集约化发展绩效,协调了地区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统筹发展关系,导引了地区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落实。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DOI:10.14116/j.nkes.2021.03.003
发表时间:2021
3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资产配置在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作用

DOI:
发表时间:2016
4

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① ———基于角色转型的视角

创业者的工作家庭冲突① ———基于角色转型的视角

DOI:
发表时间:2018
5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DOI:10.6046/gtzyyg.2020.01.32
发表时间:2020

雷振东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地域空间重构

批准号:41901211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惠怡安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黄土沟壑区乡村景观营建的整体方法研究

批准号:5180842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韦娜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农业转型期西北旱作区乡村聚落形态演进机制及营建模式研究

批准号:5120841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靳亦冰
学科分类:E08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社会转型背景下桂北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研究

批准号:5130813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邓春凤
学科分类:E08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