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浸矿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0111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4.00
负责人:刘学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申丽,任佑华,胡琪,蒋慧丹,NGOMBaba,唐敏,郭雪,周希舒
关键词:
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冶金宏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微生物多样性
结项摘要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强调确定性过程的生态位理论和强调随机性过程的中性理论是当前关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两种主要观点,但二者在群落构建中的相对贡献不清楚。本项目选用我国与非洲赞比亚生物冶金工业浸出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分析两地浸矿微生物的种群与遗传多样性及其差异,结合环境与工艺矿物学分析,进一步了解多样性差异的原因。同时,通过浸矿微生物群落的交换移植和群落潜入实验操纵群落组成和生存环境,并通过在宏基因组学基础上发展的新一代功能基因芯片,从基因组水平上分析群落结构的变化,以此评价随机性与确定过程对群落组装的相对重要性。通过上述研究,从基因组水平了解浸矿微生物多样性,并将群落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在微生物体系中建立与检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其研究成果能为生物冶金工业提供直接指导,因而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项目摘要

强化浸出过程微生物群落的作用是提高生物冶金生产效率的核心。本项目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分析了江西德兴与非洲赞比亚生物冶金工业浸出体系浸矿微生物的种群与遗传多样性及其差异,两个浸出体系在外源物质的生物降解与代谢、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差异显著。分离自谦比稀铜矿(非洲赞比亚)和德兴铜矿(亚洲中国)的浸出细菌分别用于浸出2地的低品位黄铜矿矿样。从赞比亚和德兴分离到的群落在浸出赞比亚矿样时浸出率分别为89%和84%。上述研究将微生物种群特性、群落代谢调控与生态系统功能联系起来,在微生物体系中建立与检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5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DOI:10.13488/j.smhx.20190284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宏转录组学的浸矿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批准号:31570113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刘学端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pH刺激的浸矿微生物协同作用机制

批准号:3120038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曾伟民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探究浸矿微生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ivorans 抗寒耐酸的分子机理

批准号:31900108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彭堂见
学科分类:C0106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浸矿侵蚀作用下离子型稀土矿床基岩宏细观劣化机制研究

批准号:5176401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钟文
学科分类:E0404
资助金额:37.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