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地处东亚夏季风的北边缘与中纬度西风带气流交汇的地带,夏季7-8月的天气-气候,既有东亚季风气流的作用,也受到来自青藏高原北侧西风带气流的影响。东亚季风气流到达东北的位置和强度,以及西风带气流上的波动到达我国东北的强度,它们的异常变化,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有关两支气流及其波动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它们对当地旱涝影响的机制还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本项目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目标:(1)青藏高原北侧到我国东北地区西风带上波动演变的季节内变化;(2)东亚季风气流及其波动到达最北位置的季节内变化;(3)西风带和季风气流中波动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旱涝发生的影响。
研究成果包括三个部分。(1)在确定了区域持续性干旱、区域持续性暴雨、区域持续性热浪和区域持续性低温等四类极端天气事件的定义下,得到了1960年以来近50年的中国区域极端天气事件序列,出版了“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图集”。(2)依据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思路,将逐日观测的全球大气变量物理分解成纬圈平均的逐日气候分量、海陆分布调节的逐日气候分量、行星尺度的纬圈平均瞬变扰动分量和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分量。(3)对海陆分布调节的逐日气候分量和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分量的应用做了广泛的分析,其中包括形成我国干旱和持续性暴雨事件的天气扰动,形成东北夏季低温事件和我国南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天气扰动。. 发生在我国东北的旱涝和冷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发生在我国其他地区的旱涝和冷暖极端天气事件都存在大气的早期扰动信号。大气变量物理分解是寻找极端天气事件发生前大气扰动信号的有效方法。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海陆热力对比异常对东亚夏季风撤退变异和我国秋汛期旱涝的影响
热带外地区异常波动传播对东亚夏季风环流影响机理
东亚夏季副热带季风对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影响的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估算及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和中国旱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