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是典型河口三角洲。辽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滨海生态系统,近年来盐碱化日趋严重。本项目针对该湿地盐碱化问题,采用短期试验和长期研究、人工模拟和野外实测、常规土壤理化指标测试与植物群体生理生态特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应用基础研究。研究造纸废水补给后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指标的变化,通过表征造纸废水补给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影响,揭示废水补给和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定量评估废水补给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立废水补给条件下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模型,为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恢复提出途径与对策。本研究将土壤、植物、水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利用系统生态学综合研究方法,解决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本研究主要对造纸废水补给湿地的适宜浓度、废水补给后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废水补给对湿地植物群体生产的影响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对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评估进行了拓展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污水灌溉芦苇株高的大小为80%>60%>100%>40%>20%;芦苇茎粗的依次为80%>100%>60%>40%>20%;从全生育期来看芦苇株高依次为:Ⅵ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处理,地上生物量依次为80%>60%>100%>40%>20%;灌溉不同浓度污水造纸废水芦苇叶、茎、穗中的TN含量随废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均呈现80%>100%>60%>40%>20%。由此得出造纸废水补给湿地的适宜浓度是80%。(2)全生长期灌溉废水较非全生长期灌溉土壤比重显著增加,土壤容重值显著降低,C1O、C2O、C3O容重分别较CK降低了11.63%、10.57%、9.65%;土壤孔隙度显著增加,C1O、C2O、C3O分别比CK提高44.06%、41.55%、39.44%;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全生长期灌溉组土壤呼吸强度最高。灌溉废水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大;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3)造纸废水灌溉总体上促进了芦苇植株茎粗、株高、叶面积及生物总量的增加,在废水浓度为300mg/L(CODCr)、全生长期灌溉时达到最大;随造纸废水浓度的增加,芦苇叶片水势、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呈增加的趋势;造纸废水灌溉后芦苇体内活性氧含量降低,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活性增加,芦苇细胞膜透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降低;在快速生长期灌溉300mg/L的造纸废水(C1III),芦苇生长及生理指标效果最佳,其次是C1IV,CK是最差,说明造纸废水灌溉有利于改善芦苇生长及生理状态。(4)经拓展研究表明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总经济价值为71.0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50.82亿元,间接经济价值为20.24亿元。其中资源功能价值最大39.48亿元,占湿地总经济价值的55.57%,其次为人文功能价值11.33亿元,占15.95%,环境净化功能价值11.14亿元,占15.67%。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不同湿地植物配置对扑草净的吸收和去除效果研究
人为活动对辽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辽河三角洲湿地与大气间物质\能量交换及对区域气候形成及影响研究
引入互花米草对海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
辽河三角洲湿地芦苇需水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