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铁性材料由于其同时具有铁磁、铁电或铁弹以及独特的磁电耦合特性,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学以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近两年来,多铁材料BiFeO3的光电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本项目拟选取两种典型的多铁材料BiFeO3和YMnO3为研究对象,利用磁控溅射和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高质量的外延薄膜,探索薄膜光电产生的物理机制,进一步明确铁电极化和电极界面势垒在光生载流子传递、分离和收集过程中的作用,并研究薄膜的晶体学取向、厚度、掺杂以及辐照光的偏振对其光电特性的影响,揭示其内禀规律,从而为进一步优化探测器结构,提高光电探测效率提供实验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能为进一步理解多铁材料的光电起源做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为多铁材料在光伏、光电探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本项目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主要取得的成果有:1.研究了Sb 掺杂对BiFeO3结构和铁电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当Sb掺杂为0.02时,BiFeO3的漏电流降低,得到了比较好的电滞回线。2.我们通过射频磁控溅射在LaAlO3衬底上制备了BiFeO3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溅射时间、溅射气压和氧环境对薄膜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Pt/BFO/LNO/LAO三明治结构,获得了较好的饱和极化强度,饱和极化强度达到40 uC/cm2。3.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LaNiO3薄膜,研究了制备参数,如温度、气压、气氛、退火、时间等因素对薄膜导电性和结构的影响,最终找到了最优化的条件,在较低的制备温度(200C)下薄膜的电阻率达到了3.9×10-4 欧姆厘米。4. 在不同取向的LaAlO3和SrTiO3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厚度的BiFeO3薄膜,制备了平面光电导器件,研究了薄膜的光电特性的物理机制。实验发现,可翻转的短路光电流、开路光电压以及非线性的电流-电压关系是氧空位的定向移动、铁电体内的退极化场及电极界面处的肖特基势垒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研究了BFO光电导器件的光谱响应和时间响应,在零偏压下,在365nm处光电流灵敏度达到0.15mA/W,能量转换效率达到5.1*10-2%。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增加偏压来提高它的灵敏度。在355纳米的YAG脉冲激光辐照下,探测器的响应信号也是非常快速的,其上升沿只有11纳秒,下降沿为23纳秒。5. 我们还研究了水热法制备BiFeO3多晶颗粒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溶剂、掺杂及贵金属修饰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6.我们利用磁控溅射制备了YMnO3薄膜,优化了生长的条件,在SrTiO3衬底上获得了单晶的外延YMnO3,并制备了光电导器件,初步研究了室温下的光电响应特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偏置电场调控BiFeO3铁电薄膜材料光电效应研究
BiFeO3多铁薄膜表面、界面能带结构的光电子谱研究
BiFeO3铁电薄膜光伏特性及机制研究
化学压强调控下单相多铁性BiFeO3薄膜材料的磁电耦合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