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卷蛾族昆虫属于卷蛾科新小卷蛾亚科,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全世界已知1100余种,在古北区和东洋区种类非常丰富。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扩大采集范围,补充已有研究,阐明我国的属种;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结合DNA条形码信息,对我国已知属、种进行厘定,建立我国新小卷蛾族的鉴定体系;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雄虫的发香器,对香鳞细微形态多样化的状况进行探索,提供此前依靠光学显微镜不能发现的更为多样、细致、精确的形态学基础,挖掘其潜在的分类学价值,为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寻找新的形态学依据;应用支序系统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新小卷蛾族及相近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为一些分类地位尚有疑问的类群提供佐证,并为合理制定新小卷蛾亚科分类系统提供重要依据。研究结果对于完善我国的卷蛾区系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新的手段和方法应用于昆虫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采集、借用标本6000余号,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新小卷蛾族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类学研究,增加1中国新纪录属、13个中国新记录种、16个新种,增加了6亚族31属108个已记录种新的分布记录,重新描述了102种特征不完整或描述比较模糊的种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小卷蛾族昆虫达到8亚族56属297种。区系分析显示我国新小卷蛾以新小卷蛾亚族的种类为主体(120种,40.4%; 19属,33.9%),属、种均以东洋区成分为主(51属,150种),与澳洲区共有成分较多,87.5%的属为广布属,仅1个特有属,34%的种(101种)为我国特有种。成虫的比较形态学研究显示,Loxoterma 应为草小卷蛾属Celypha 的次异名,Phiaris应为新小卷蛾属Olethreutes的次异名,银小卷蛾属Argyroploce可由其雄性外生殖器中抱器腹的特征与其他属区分。香磷超微形态的观察结果显示纵肋有波浪形和直线型两种基本排列形式,种、属间差异不显著;贯穿孔的数目种间存在差异,属间没有明显规律性;可用于既定的近缘种、属鉴别,普遍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支序分析显示新小卷蛾族是一个并系类群,隐小卷蛾亚族Neopotamiae最早分支,其自有衍征为雌性外生殖器中囊突表面具横脊;Oelthreutae+(Sorolophae+Lobesiae) 共同构成一个分支,其后形成分支的为Rhodocosmariae+(Zomariae+Statherotides),共有衍征为片状具齿的囊突;Sycacanthae及Gnathmocerodides与花小卷蛾族及恩小卷蛾族的成员关系更近缘,新小卷蛾族的直茎小卷蛾属Rhopaltriplasia可能为花小卷蛾族Eucosmini或恩小卷蛾族Enarmoniini成员。上述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研究结果为新小卷蛾族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分类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花小卷蛾族分类修订及取食松科植物的幼虫形态学研究
中国西北卷蛾亚科分类修订与幼虫形态学研究
中国甘蔗亚族的分类修订
中国细鳞苔属(Lejeunea)植物的分类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