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OLEDs)具有可实现硅基集成,开口率高、效率高等优点,面向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半透明金属阴极和高反射金属阳极构成的微腔带来了制约TOLEDs性能及其应用的不利因素-发光的角度效应,即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会随着观察角度增加而明显蓝移,发光强度也随之显著下降,制约了TOLEDs走向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提出将周期性光栅微结构引入到TOLEDs中,利用光栅的周期起伏来构建腔长周期渐变的微腔,以此来拓宽微腔的共振光谱。本项目基于这一思路,从渐变微腔TOLEDs的发光机制、微结构的工艺实现以及器件结构设计入手,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研制高效率的腔长渐变微腔TOLEDs,为TOLEDs角度效应问题的解决,做出有益的探索,为推动TOLEDs在平板显示及固态照明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无论作为平板显示还是固态照明光源,都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顶发射OLEDs具有可实现硅基集成,开口率高、效率高等优点,面向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半透明金属阴极和高反射金属阳极构成的微腔带来了制约TOLEDs性能及其应用的不利因素—发光的角度效应,即发光光谱的峰值波长会随着观察角度增加而明显蓝移,发光强度也随之显著下降,制约了TOLEDs走向实际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提出应用微纳结构调控光学模态,展宽顶发射器件发光光谱,并解决发光角度依赖问题。具体提出两种方案开展这一工作。(1)应用简单的工艺方案将周期性光栅微结构引入到TOLEDs中,利用光栅的周期起伏来构建腔长周期渐变的微腔,以此来拓宽微腔的共振光谱。(2)在金属顶电极引入一维光子晶体结构,在电极界面激发塔姆等离子态,并与器件内部的微腔模式相耦合,形成两个杂化模态,其共振波长可以通过器件结构参数调控,实现基于黄蓝双色的宽光谱白光。在拓宽白光光谱的同时,保留了光学模态对发光的耦合增强效应,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针对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我们在研究内容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实现高度柔性的顶发射器件及其封装。针对应用于柔性OLED的金属电极表面粗糙度大的问题,我们采用金属薄膜转写的方法,制备具有超平滑的表面形貌的金属电极,提高载流子的注入。进而利用纳米压印技术,在聚合物封装薄膜表面制备大面积、低成本高质量的微纳结构。通过对封装薄膜微纳结构参数的优化,器件的光取出效率得到显著增加。.项目进展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全方向红绿蓝单色和白光顶发射OLEDs,并探索提高柔性顶发射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为顶发射OLED走向应用做出有益的探索。已发表标注本项目资助的SCI论文26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圆柏大痣小蜂雌成虫触角、下颚须及产卵器感器超微结构观察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的研究
利用普赛尔效应原理改善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滚降的研究
金属/介质介观结构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具有新型透明阴极结构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