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地磁和测年基础上,运用微体古生物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手段提取长江中下游更新世红土地层赋存的生物学信息, 研究红土剖面植硅体类型、组合特征、气候指数及其古环境意义,构建区域可对比生物地层格架; 研究红土中的微量类脂物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酮、甾醇和甾酮、三萜烯等的分布及含量,对分子化石参数进行定量研究,致力于建成红土分子地层格架。通过微体生物组合带与分子化石参数联合对比研究,重现红土堆积时的古植被景观、演替过程与古气候阶段,探索红土堆积时的生物证据以及红土对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的响应。这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南方红土堆积与季风气候系统演化特点,而且深化了红土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地位及其全球变化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长江中下游典型红土剖面微生物类脂分子特征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艾肯系标准地层剖面的建立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地层剖面天文地层学研究—以广西东攀剖面、贵州中寨剖面为例
长江中下游奥陶志留系黑色页岩生物地层和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