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必经阶段,目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是抗纤维化治疗的一个基本策略。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花色苷具有减轻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反应等潜在的抗NAFLD肝纤维化作用。本项目拟利用不同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以植物界分布最为广泛的花色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作为受试物,首先明确花色苷调节HSC活化的效应,通过调控HSC活化关键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揭示花色苷调节HSC活化的作用机制;围绕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起关键作用而又互相关联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HSC活化等特征性改变,在病理生理、组织细胞形态、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等多个层次上寻找花色苷抗肝纤维化效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在此基础上,探讨花色苷对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研究将为花色苷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及营养膳食防治NAFLD奠定理论基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病理阶段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纤维化。其病程进展非常复杂,所以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案。花色苷是在深色果蔬和谷物广泛分布的一种多酚类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潜在的肝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花色苷能否抑制NAFLD的病程进展。.动物试验,我们分别利用高脂饮食(HF)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NASH和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进行了花色苷干预研究。与对照小鼠相比,花色苷有助于减少HF引起的肝脏脂肪沉积,MCD小鼠肝脏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缓解CCl4造成的肝损伤和纤维化。.体外试验,我们研究了花色苷对肝细胞脂质积聚和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影响,并观察了花色苷干预小鼠肝脏原代星状细胞(HSC)活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花色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3-G)可以通过激活AMPK激酶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HepG2肝细胞内的脂质积聚。对于高糖培养基孵育的3T3-L1脂肪细胞,花色苷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FoxO1易位使甘油三酯水解酶的表达量和活性都有显著降低,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FFA)的释放,但对FFA的酯化没有影响。此外,花色苷干预CCl4小鼠HSC的α-SMA基因表达水平低于对照,提示其活化程度有显著降低。.人群试验,我们分别招募了44名轻度NAFLD大学生志愿者和74名中老年中度NAFLD患者,利用富含花色苷的杨梅汁和花色苷提取物进行干预研究。干预前后和两组之间的能量摄入、体力活动、体重、腰臀比和血压都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杨梅汁可以有效降低血浆蛋白质羰基、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说明受试者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所改善。虽然花色苷胶囊干预前后两组的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当,花色苷组在实验结束时葡萄糖耐量实验中的2-h血糖浓度要低于对照组。此外,花色苷干预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角蛋白-18 M30 片段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活性显著降低,提示花色苷可以通过减少肝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肝保护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花色苷有助于减轻NAFLD的典型病征,缓解其病程进展,人们可以通过增加花色苷的摄入量预防NAFLD的发生发展。进一步大规模、多中心的前瞻性观察或膳食干预可以为花色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分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低轨卫星通信信道分配策略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肉苁蓉种子质量评价及药材初加工研究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花色苷对AGEs介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激活TRPV1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白介素25经巨噬细胞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阻断作用及其机制
Perilipin-5蛋白调控肝星状细胞激活和高脂饮食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