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新世暖期青海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60219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卢凤艳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董吉宝,张文超,李东,刘成程
关键词:
早上新世暖期全球变暖环境变化青海湖介形虫
结项摘要

The Early Pliocene Warm Period (EPWP, 5-3Ma) is usually taken as an important analog for a future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so it would be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global warming in the context of geologic history by studying the climate condi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EPWP. Lake Qinghai, which locates o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nd is affected by both Monsoon climate and Westerlies, is very sensible to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ts Cenozoic sedimentation contains rich information about tectonic activities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is thus an ideal archive for EPWP studies. This project, based on our preliminary study of ostracod paleoecology, plans to construct a higher resolution ostracod chronology; meanwhile, carry out researches on ostracod shell morphology and geochemistry to futher decipher the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Lake Qinghai during EPWP. By comprehensively comparison, we will try to reconstruct the paleoclimatic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Lake Qinghai area at this time interval, and figure out the evolution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its linkage with plateau growth and global changes. Our project will be expected to produce valuable and basic geologic data for the global change research, and provide referable background for the study and modeling of global warming in future.

早上新世暖期(5-3Ma)被视为当代全球变暖的重要相似型,对上新世暖期气候状况和机制深入研究有助于在地质历史框架内理解当代全球变暖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青海湖,受亚洲季风和西风气候共同影响,对气候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其新生代沉积蕴含丰富的构造活动和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效应及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理想场所。大陆环境科学钻探项目在青海湖获得高质量的晚新生代以来的长时间序列岩心,为开展早上新世暖期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想地质载体。本项目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青海湖一郎剑岩心早上新世暖期介形虫壳体进行更高分辨率地分析研究,开展壳体形态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进一步多指标解读早上新世暖期古青海湖的湖泊水文环境变化,揭示早上新世暖期该区气候环境状况,初步探求亚洲夏季风演化及其与高原生长和全球变化关系,为未来可能的全球气候变暖研究和模拟提供可参考的地质背景。

项目摘要

作为当代全球变暖类比期,早上新世暖期(5-3Ma)气候变化和机制研究能为全球变化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藉大陆环境科学钻探项目获得的青海湖长岩心,详细分析并建立了早上新世时期及其前后的介形虫壳体序列,探讨了该时期青海湖地区气候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和青藏高原构造活动关系。 .研究表明,4.63-3.58 Ma时介形壳丰富,种属组合表明此时期存在一湖泊,正好对应于早上新世暖期。早上新世暖期青海湖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介形虫种属组合和壳体丰度存在次级变化和波动,进一步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变化。介形虫壳饰、壳长等研究也显示,介壳形态具有明显演化特征且具有环境指示意义。.介壳地球化学研究为研究湖泊水体化学特征演化提供很好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种属生活的微体环境不同,对包括水体深度、盐度、淡水河流注入等有一定的反映;水体的化学特征有阶段性变化,对应湖泊的不同演化阶段。.早上新世温暖期,全球海平面较高,亚洲夏季风强盛。而~3.6 Ma时青海湖一郎剑地区介形虫动物群突然消失,表明水体环境突变,这与区域气候不符。结合周边构造活动状况,揭示出青海南山在此时隆起,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为该期构造运动提供了时间限定。.为从时空两个维度深刻认识青海湖早上新世暖期在晚新生代地质历史上所处水平,我们进而对早上新世暖期前、后不同时期的介形虫种属组合进行了补充分析与研究,获得了晚中新世以来青海湖地区介壳组合序列,结合介形虫种属组合变化及其特定生态环境意义,得出研究区历经六个演化阶段,为认识青海湖早上新世时期气候环境提供了历史背景;与区域和全球变化对比研究发现,介形虫种属和组合的阶段性变化反映了亚洲季风-干旱环境的演化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响应于全球气候环境变化。. 通过项目的顺利执行,获得了对青海湖地区早上新世暖期气候环境状况及其与全球环境及青藏高原构造关系的认识,为早上新世暖期研究和模拟提供了生物学数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17
3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20
4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5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卢凤艳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中上新世暖期之后东亚季风气候转变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4130507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冉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中上新世暖期和RCP4.5情景下Hadley环流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模拟比较

批准号:41505076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孙咏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西宁地区渐新世-中新世过渡期环境变化过程的粘土矿物与环境磁学研究

批准号:4117215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张春霞
学科分类:D0713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西太平洋暖池的快速气候变化研究

批准号:40806020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金海燕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