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矿山水是硫化物矿物暴露于地表,被嗜酸菌氧化分解形成的,pH常在3以下,危害十分严重。为了深刻理解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机制,以及嗜酸菌在该区域铁硫化学元素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本项目拟以马鞍山南山铁矿酸性矿山废水库为例,用PCR-DGGE、DNA克隆文库、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该区域嗜酸菌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嗜酸菌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规律,解析它们与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然后以这些研究结果为指导,定向筛选各种生境下占优势地位的嗜酸菌,研究它们对废矿石、酸性矿水和库底沉积物等样品中铁硫元素的氧化还原机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解析各种嗜酸菌在铁硫地球化学循环中作用,建立铁硫化学元素循环模型,为我国酸性矿山废水的治理和原位修复提出建设性意见。目前,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国内主要是本课题组做了部分前期工作。因此,该课题的研究结果必然具有高度创新性。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酸性矿山废水中嗜酸硫酸盐还原菌的适应性进化研究
矿山酸性废水(AMD)底泥的微生物生态与铁/硫的生物地球化学
酸性矿山排水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马鞍山向山尾矿库上垃圾填埋场为例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促进酸性矿山废水石灰沟渠法处理效果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