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免疫以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主,淋巴结是产生这种特异性T细胞的主要部位,角膜移植等研究表明,切除移植物的引流淋巴结可减轻受体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目前开展的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主要位于四肢及头面部,这些部位的引流淋巴结相对集中和局限,易于干预;复合组织移植属血管化移植,相应部位的引流淋巴结对移植免疫反应有何影响尚无报道。本课题组的初步研究证明引流淋巴结在大鼠腹部异体皮瓣移植后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或术后切除引流淋巴结均可延长大鼠腹部异体移植物的存活时间。CTLA4-Ig是重要的T细胞激活共刺激途径的阻断剂,全身或局部应用可以延长器官和复合组织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本研究拟对移植前CTLA4-Ig重组腺病毒引流淋巴结局部转染,结合全身低剂量免疫抑制药物,观察移植物存活状态、时间及引流淋巴结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淋巴结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研究背景: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排斥的发生主要依赖于针对供体主要组织相容性(MHC)抗原的适应性免疫反应。而次级淋巴组织是特异性免疫发生的主要部位,淋巴结主要是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必需场所。异体器官或组织移植后,供体抗原经供体或受体的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后,进入淋巴结激活初始T细胞,增殖为效应T细胞,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移植物破坏供体组织。根据角膜移植的研究可见,局部引流淋巴结对非血管化组织的免疫排斥起主要作用,而对于血管化的内脏器官移植来说,引流淋巴结众多,分布复杂、广泛,不易对其操作,而对于血管化的头面、四肢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来说,引流淋巴结相对集中局限,容易干预。因此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模型可能成为研究引流淋巴结在移植免疫中作用的最佳模型。CTLA4-Ig是重要的T细胞激活共刺激途径的阻断剂,全身或局部应用可以延长器官和复合组织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本研究对移植前 CTLA4-Ig 重组慢病毒引流淋巴结局部转染,结合全身低剂量免疫抑制药物,观察移植物存活状态、时间及引流淋巴结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淋巴结在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为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治疗提供新的策略。主要研究内容:1、建立大鼠腹部皮瓣移植模型;2、CTLA4-Ig重组慢病毒的构建、扩增及纯化;3、体外293细胞感染,体内淋巴结感染最佳时间;4、大鼠骨髓来源成熟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5、确定下腹部浅表引流淋巴结解剖位置及引流区域;6、同种异体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模型下,局部转染CTLA4-Ig重组慢病毒对皮瓣存活的作用。7、CTLA4-Ig在移植物局部淋巴结表达。重要结果:1、成功建立大鼠腹部皮瓣模型,并确定局部引流淋巴结的位置及其引流范围;2、成功建立CTLA4-Ig重组慢病毒,体外可成功感染293细胞;3、证实局部CTLA4-Ig重组慢病毒局部转染引流淋巴结可延长大鼠腹部移植皮瓣存活,并可降低全身系统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意义:1、建立的大鼠腹部皮瓣移植模型适合于局部引流淋巴结干预研究,可对其他系统应用药物进行局部效果的验证,有利于筛选优化局部免疫干预方案,为临床降低系统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提供理论依据;2、构建的CTLA4-Ig重组慢病毒适合于多种异体移植局部干预方案的制定;3、证实局部引流淋巴结是局部免疫抑制的关键干预靶点,为局部免疫抑制的临床应用探索提供理论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二维MXene材料———Ti_3C_2T_x在钠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影响
CTLA4-Ig基因定向转染LC诱导异体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免疫耐受研究
局部基因诱导免疫耐受与局部用药防治异体复合组织移植急慢性排斥反应机制与应用研究
同种异体脾组织移植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
受体tolDC联合供体骨髓移植诱导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新方法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