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识别理论的新型继电保护原理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17712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5.00
负责人:康小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莉,邓旭阳,杨铖,李劭頔,刘鑫,田凤才,高强伟
关键词:
矩阵束继电保护模型识别
结项摘要

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对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于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受暂态过程、串补元件、各类非线性元件的影响,动作灵敏度不足,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基于故障暂态信号的保护易受干扰影响,可靠性差,整定困难。同时数字化变电站和光互感器的应用也为继电保护新原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本项目从模型识别理论出发,通过对被保护元件区内外故障模型差异的研究,提出采用归一化模型误差判别区内外故障实现保护的思想。该方法直接反应电网故障时网络结构的变化,灵敏度高,易于实现。本项目通过研究矩阵束算法可以快速准确提取暂态信号频率分量构成的特点,提出了频域和时域两种方法实现模型识别的保护原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继电保护原理开拓新的思路,为解决坚强智能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面临的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项目摘要

智能电网的发展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于工频电气量的保护受暂态过程、串补元件及各类非线性元件的影响,动作灵敏度不足,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基于故障暂态信号的保护易受干扰影响,可靠性差。同时数字化变电站和光互感器的应用为继电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研究新型保护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项目从模型识别理论出发,利用被保护元件区内外故障模型结构和参数的差异实现保护判别,并采用归一化模型误差作为判别故障的统一依据。同时,研究了通过矩阵束算法准确提取暂态信号频率分量的方法,研究了频域和时域两种模型识别的保护原理。.基于以上成果,本项目研究了基于参数识别的输电线路保护原理,可有效消除分布电容的影响;研究了基于模型识别的串补线路保护,可准确识别故障点位置,有效改善距离保护性能;研究了HVDC和柔性HVDC输电线路保护,可避免现有保护对仿真的依赖;研究了基于模型识别的母线保护原理,可较好地减少CT饱和的影响,同时避免对采样同步的苛刻要求。此外,还进行了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部分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论文成果对模型识别保护的基础提供了支撑,对相关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DOI:10.16285/j.rsm.2019.1280
发表时间:2019
2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DOI:10.12062/cpre.20181019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DOI:
发表时间:2022
4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居住环境多维剥夺的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以郑州主城区为例

DOI:10.11821/dlyj201810008
发表时间:2018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康小宁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参数识别的继电保护基础理论研究

批准号:5103700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索南加乐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20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2

面向特高压输电系统及光互感器的基于参数识别的继电保护原理研究

批准号:5067705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索南加乐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3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高速铁路牵引网电弧故障继电保护原理研究

批准号:5177717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韩正庆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新原理研究

批准号:5137710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邰能灵
学科分类:E0704
资助金额:7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