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由于生境破坏、过度捕杀等原因,野生数量已从上世纪50年代的200-300万头下降到目前的6-8万头;圈养种群虽有1500余只,但因无谱系记录而无法进行遗传管理,无法避免近亲繁殖,种麝出现严重退化现象。.本项目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从本实验室分离到的林麝本身的微卫星座位中进一步筛选多态性丰富的遗传标记,建立林麝遗传多样性微卫星评价标准化方法,对林麝主要分布区的代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评价。同时对四川三个人工养麝场种麝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估,建立林麝亲子鉴定微卫星标准化方法,建立人工养麝遗传系谱档案,对于制定合理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策略,提高圈养种麝遗传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林麝泌香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黄鳍鲷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及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对虾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研究
黄胸蓟马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其在我国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