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严重影响并制约西藏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高寒草地退化这一重大问题,采用点、面结合与草、地并重以及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并通过网格取样、地统计学原理等新技术、新方法在西藏高原的实际应用,明确高寒草原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的相互作用、时空变化特征和土壤退化机制,草地土壤与草地植被间的关系及其物质(养分)循环,土壤性质对土壤恢复性能的影响,以及高寒草原土壤退化定量评价指标;探明影响草地土壤肥力恢复、植被正常生长和牧草营养的关键土壤因子;提出无土壤扰动的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养分定向调控方案。研究成果不仅对挖掘并发挥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为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实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社会长治久安,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采煤工作面"爆注"一体化防突理论与技术
西藏高寒荒漠草原常见植物的幼苗更新及生活史对策研究
西藏高寒草原植物菌根真菌和吸收根氮获取的权衡机制研究
不同放牧强度下西藏高寒草原植物根系的动态变化
丛枝菌根真菌对西藏中部草原植被恢复的作用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