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矿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较食物中矿物质更容易被吸收。长期饮用软水可使机体矿物元素失衡,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室前期研究发现,长期饮用软水可致大鼠机体处于低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肌苷、尿素氮降低)、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状态(血清MDA升高,NO降低)改变及肝脏精氨酸酶表达降低。据此推测主要是参与精氨酸代谢的关键酶(精氨酸酶和氮氧化合酶)功能紊乱所造成的NO含量降低及氧化应激发挥了主要作用。课题组拟以纯净水作为软水的代表,选用SD大鼠进行动物实验,利用分子生物学等手段,旨在从分子水平全面探讨长期饮用软水对心血管影响的分子机制,重点关注精氨酸代谢关键酶的改变及其相关效应,以阐明长期饮用软水后,精氨酸代谢关键酶(精氨酸酶及NOS)在心血管损伤之间的分子作用机制,用于客观评估长期饮用软水的健康危害,筛选可用于人群健康保护的分子标志物。
饮水中矿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较食物中矿物质更容易被吸收。长期饮用软水可使机体矿物元素失衡,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室前期研究提示参与精氨酸代谢的关键酶(精氨酸酶和氮氧化合酶)功能紊乱所造成的氧化应激发挥了主要作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了两个动物模型,重点关注精氨酸代谢酶的改变及其相关效应。模型Ⅰ采用雄性新西兰兔28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饲喂自来水(TDS 257 mg/L)+普通饲料;纯净水(TDS 2.07 mg/L)+普通饲料;自来水+高脂饲料;纯净水+高脂饲料,共喂养26周。结果发现,普通饲料背景下,长期饮用软水后,机体血脂指标、氧化应激指标与饮用自来水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心脏和肝脏组织中Arginase mRNA及其心、肝、主动脉弓的eNOS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饮用自来水组;在高脂食物背景下,长期饮用软水与饮用自来水相比,对机体血脂紊乱、氧化应激失衡(MDA降低,NO升高)均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作用;各组织eNOS mRNA表达亦有统计学意义的增加;但Arginase mRNA表达是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模型Ⅱ选用72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普通饮食,分别饲喂“天然水(TDS 87.2 mg/L)、纯净水(1.2 mg/L)、矿物质水(10.9 mg/L)、自来水(229 mg/L)”,共喂养12月。结果发现饮用软水对血清矿物元素(钾钠钙镁)、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代谢关键酶(肝脂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血清中心血管功能调节因子(内皮素-1、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紧张素Ⅱ)、及主动脉弓的中心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精氨酸酶、一氧化氮合成酶、血管紧张素I 转化酶1)mRNA表达、血清抗氧化损伤(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但是长期饮用矿物质水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脂酶(LPL)、精氨酸酶(Arg)比饮用自来水组升高。两个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均提示,在普通饮食条件下,长期饮用软水虽然不会使新西兰兔血脂、氧化应激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但精氨酸代谢关键酶在表达或活性上均有改变,这种改变因水中组成成分不同有所差异;值得令人关注的是,在高脂饮食背景下,饮用软水能使能各组织eNOS mRNA表达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血脂代谢紊乱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精氨酸代谢在工业酵母菌株热胁迫应答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核蛋白氧化在镍引起的DNA损害及致突变中的作用
ADMA关键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辛伐他汀心血管保护作用个体差异及机制研究
细胞离子通道在纳米颗粒致心血管炎症中的作用